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銮舆秦地久,羽卫洛阳空。
彼土虽凭固,兹川乃得中。
龙颜觐白日,鹤发仰清风。
望幸诚逾邈,怀来意不穷。
昔因封泰岳,今伫蹑维嵩。
天地心无异,神祇理亦同。
翠华翔渭北,玉检候关东。
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边塞的将士对遥远东都(洛阳)的思念之情。开篇"銮舆秦地久,羽卫洛阳城空"两句,设定了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疆域的怀旧与边关防御的空虚感。随后的"彼土虽凭固,兹川乃得中"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居之地虽然坚固但依然向往心中的中心之地——东都。
"龙颜觐白日,鹤发仰清风"写出了将士的英姿飒爽和高洁的情操。紧接着的"望幸诚逾邈,怀来意不穷"表达了诗人对东都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中间两句"昔因封泰岳,今伫蹑维嵩"表明作者曾经在泰山(封禅之地)有过重要的经历,如今又来到嵩山附近,体现了诗人对不同圣境的追求和敬仰。"天地心无异,神祇理亦同"则是从哲学高度阐述天人合一、自然法则与人间道德相通的思想。
末尾两句"翠华翔渭北,玉检候关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塞风光图,而"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则是诗人对统治者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早日建功立业,实现众生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将作者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盛衰、个人理想与现实境遇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哲学思考。
不详
留滞边庭久,归思岁月赊。
黄云同入塞,白首独还家。
宛马随秦草,胡人问汉花。
还伤李都尉,独自没黄沙。
昔日同飞燕,今朝似伯劳。
情深争掷果,宠罢怨残桃。
别殿春心断,长门夜树高。
虽能不自悔,谁见旧衣褒。
夜渡浊河津,衣中剑满身。
兵符劫晋鄙,匕首刺秦人。
执事非无胆,高堂念有亲。
昨缘秦苦赵,来往大梁频。
南国承欢日,东方候晓时。
那能妒褒姒,祗爱笑唐儿。
宝叶随云髻,珠丝锻履綦。
不知飞燕意,何事苦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