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子立龙图知凤翔

公家济水源,爱蜀如蜀人。

公凡五入蜀,东峡西峨岷。

门生变交游,故旧成姻亲。

蜀味皆吾餐,蜀音即吾民。

潼川最后至,既至情亦均。

恶不待公刑,善不须公仁。

雍容如一家,笑语闻四邻。

山时参公府,垩鼻看斧斤。

举动出至诚,悠久疑为神。

诏书西出关,马首北向秦。

迟行客辞家,拥别儿恋亲。

公归且大用,顾蜀还无因。

风收弥勒花,雨压长平尘。

滑台为公寿,公饮不过唇。

乐我奉公欢,荣虞适兹辰。

物色莽牢落,人情浩酸辛。

已辞尚可听,少驻双车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送张子立龙图知凤翔》。诗中描绘了张子立即将赴任凤翔知府的情景,表达了对张子立的深厚情感和对其任职的期待。

诗中首先赞美了张子立对蜀地的深厚感情,如同蜀地之人一般。接着描述了张子立多次入蜀的经历,以及他在蜀地的影响力,使得蜀地的风俗、语言都与他紧密相连。诗中提到张子立在潼川的最后到访,与蜀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他的行为公正无私,深受民众爱戴。

然而,诏书传来,张子立需要离开蜀地前往凤翔任职。诗中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客人们辞别家乡,孩子们依恋父母,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尽管如此,诗中也表达了对张子立归来的期待,希望他能再次回到蜀地。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风收弥勒花,雨压长平尘”等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滑台之地为张子立举行寿宴,但张子立却只是浅尝辄止,体现了他对职务的谦逊态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张子立任职凤翔的祝福,希望他能带来欢乐和荣耀,并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听到人们对他的思念和敬仰之声。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张子立个人品质的赞美和离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官员任职的期待,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蒲安行诚之秘丞兴州签判

春郊散轻霭,日出车马动。

看君晓装发,送客尊酒重。

众人别良易,我别情靡共。

飞缨转山曲,返颈即成梦。

虽梦去奈何,不梦存者多。

一言起相顾,慷慨成笑歌。

清吟散泉石,醉墨蟠云萝。

人生苦汲汲,浩如长江波。

江波西南流,君行方北辀。

林深足豺虎,路废空亭邮。

处常山中居,出亦山中游。

不嗟吾道穷,每为斯民忧。

忧民竟何为,从事犹俛眉。

晚达十六七,万事悬难知。

但穷圣贤意,莫赋离骚辞。

有得常记我,以慰朝夕思。

形式: 古风

谢人惠兖墨

故人山东来,遗我数丸墨。

握丸大如指,盥手重拂拭。

浓磨向日看,古瓦增润泽。

经屑不见纸,清光隐深墨。

书云旧所秘,闻今已难得。

庭圭死已久,至宝世罕识。

御府徒仅存,人间万金直。

兖州擅高价,比歙固少抑。

古松亦将尽,神奇渐衰息。

文章不见贵,笔砚岂可掷。

牢落况此君,虽精淡无色。

怜君情好古,投赠兼以臆。

世事持此观,噫嗟共冥默。

形式: 古风

送梓宪穆珣东美度支移京西漕

刚强多少恩,宽厚或太迂。

峭直病不通,聪明至无徒。

达人固贵全,天理常不俱。

自非蕴明识,暂解辄已纡。

穆公淮海英,厚重如鲁儒。

疾恶鹯逐雀,养民乌哺雏。

断狱求以生,好善久不渝。

孰谓公太严,威奸而惠愚。

孰谓公太异,中异外不殊。

然犹蔽高洁,不肯随世趋。

美成固在久,巨材期营都。

西京近日边,漕领出帝俞。

使权虽云重,吏责意已粗。

财利较圭撮,法制环刀殳。

天听卑不遗,人言纷可虞。

公心公且明,应手万事无。

阶此将显用,逸骥临长途。

山也乏材技,盘薄困守株。

身浮一芥舟,业散千金屠。

衰迟恋乡曲,荏苒岁月徂。

摆袖不愿行,俗指争揶揄。

惟公最见怜,情或昆弟踰。

每怜沙丘病,不作饥鹰呼。

秋风惜远别,时去迹转孤。

飞黄转腾踏,斥鴳甘枪榆。

升沉各异势,从此忘江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送梓宪胡揆少卿赴阙

富贵一鼎味,谓尝须过食。

功名万钧器,负趋少量力。

不胜苦尔体,不厌伤尔臆。

谁能达涯涘,百动靡一息。

古人去我远,独公抱清识。

进退处以道,始终完无隙。

车马切严召,江湖正遥忆。

贤达事如此,贪懦犹且惑。

是岂时俗知,聱牙相缄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