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太守风流甚,吟笺写蜀麻。
寻春何处客,映柳阿谁家。
蜡炬传新火,朱栏发旧花。
月光将欲满,特地炤铅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三月十四日清明在席呈》,描绘了太守的风雅情致和清明时节的景象。首句“太守风流甚”赞美了太守的文人风采,次句“吟笺写蜀麻”则暗示他在用蜀地特产的麻纸书写诗篇,展现出其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句“寻春何处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追寻,以及对游人的想象,可能是在问谁在这样的季节里寻找春色。第四句“映柳阿谁家”进一步描绘了春景,柳树下不知哪家的院落映入眼帘,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第五、六句“蜡炬传新火,朱栏发旧花”通过蜡烛传递新火和朱栏盛开的旧花,展现了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和盎然生机。最后一句“月光将欲满,特地炤铅华”描绘了月色渐浓,明亮的月光洒在人们的妆容上,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太守的文人雅趣和清明节的春意盎然,富有生活气息和节日的欢乐气氛。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尝念饯行舟,风蝉动去愁。
独登孤岸立,不见远帆收。
及送故人尽,亦嗟归迹留。
洛阳君更忆,宁复醉危楼。
窗灯光更迥,宿雾晦层檐。
寒气微生席,轻风欲度帘。
湿萤依草没,暗溜想池添。
况值相如渴,无嫌鲁酒甜。
时望前湖倚玉梯,云山横绝路东西。
只知远目穷芳草,不见高人在曲堤。
画榼寻春应醉去,旧朋怀昔欲魂迷。
海边燕子来无数,愿托双飞寄短题。
共爱霅溪风物美,春来清可鉴须眉。
蘋生楚客将归日,花暖吴蚕始浴时。
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
画船载酒期君醉,已是无谋助剪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