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乌程李著作四首.霅上二首(其一)

共爱霅溪风物美,春来清可鉴须眉。

蘋生楚客将归日,花暖吴蚕始浴时。

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

画船载酒期君醉,已是无谋助剪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们都喜爱霅溪的美景,春天来临,清澈得能照见人的眉毛。
当楚地的客人准备回家的日子,吴地的蚕儿在温暖中开始沐浴。
临水的竹楼直通市集小巷,架桥的云屋连接着河岸。
我们划着画船,带着美酒,期待与你一同畅饮,醉意中已无计策去帮助平定夷乱。

注释

霅溪:霅溪,古代浙江东部的一条河流,这里代指优美的山水之地。
鉴须眉:比喻水面清澈,连人的眉毛都能清晰照见。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客人,可能寓指友人或诗人自己。
吴蚕:吴地的蚕,这里可能暗示当地养蚕业发达的环境。
市陌:市集小巷,指繁华的街道。
川湄:河流的两岸,指水边的建筑。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常用于游赏或聚会。
剪夷:可能暗指平定外族侵扰或战争,但具体语境不明,可能有隐喻或象征意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乌程李著作四首.霅上二首(其一)》,通过对霅溪春天景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首句“共爱霅溪风物美”,表达了对霅溪优美风光的喜爱,接着“春来清可鉴须眉”进一步强调了溪水清澈见底,连人的眉毛都能映照出来,形象生动。

“蘋生楚客将归日,花暖吴蚕始浴时”两句,通过写楚客即将归乡的日子,岸边的浮萍生长,以及吴地春暖花开,蚕儿开始孵化,展现了季节更替与生活气息的融合。接下来,“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描绘了溪边竹楼临近集市,云屋横跨桥梁,连接着水边,画面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最后,“画船载酒期君醉,已是无谋助剪夷”表达了诗人邀请朋友一同乘画船畅饮,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借酒消愁的情绪。整首诗以景寓情,体现了诗人对霅溪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乌程李著作四首.早春游南园

东国春归早,南园百卉宜。

萱芽开翠颖,杏萼破烟姿。

青垄将鸣雉,乔林未啭鹂。

石尤风莫起,芳物畏君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依韵和文鉴师赠别

来见寒沙鸟,长随上下波。

乃知游宦迹,不似施松萝。

子语马喻马,吾吟柯伐柯。

清江挂帆去,奈忆故山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依韵和王几道涂次杏花有感

马上逢丹杏,芳条拂眼过。

可怜荒径少,不道故园多。

艳萼黏红蜡,仙葩绉薄罗。

客心知易感,路远奈愁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依韵和王介甫兄弟舟次芜江怀寄吴正仲

楚客连樯泊晚风,吴人江畔醉无穷。

少陵失意诗偏老,子厚因迁笔更雄。

贯口信潮千里至,平沙落日一时红。

知君兄弟才名大,我愧白头辽水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