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公舍人访净因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

乘兴何时再,还能托后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西城之外有一位修行者,他从南华传来了佛法。
他超然世外,博学多才,精通多种思想流派。
前来拜访的仁德之人,在宁静中聆听教诲,他的言论纯正且独特。
我期待着何时能再次来访,也许能有幸坐上你的后车,继续学习佛法。

注释

西城:指城市边缘或远离尘世的地方。
方外士:修行者或隐居者。
南华:指南华山,道家圣地,此处可能指南华真人(即庄子)。
高蹈:超脱世俗,超然物外。
玩一世:对世间事淡然处之。
旁通:广泛涉猎,博学。
数家:指多种哲学或思想流派。
仁者:有道德修养的人。
静:宁静的环境或心境。
正而葩:言论纯正且新颖独特。
乘兴:兴致勃勃。
后车:古代出行时,尊者乘坐前车,弟子或后辈坐后车,此处象征传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和唐公舍人访净因》。诗中表现了对友人唐公舍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居住在西城之外、名士风范的人物,他的学问源自南华(指道教祖地南华山),其生平致力于学术探究,涉猎广泛,对多个学派都有深入了解。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乘兴何时再,"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唐公舍人来访时的情景描写。"仁者静"表明友人的到来带来了宁静与安详,而"传咏正而葩"则强调了唐公舍人学问的正确与纯粹。"乘兴何时再"显示了诗人对于友人再次到来的期待和欢迎。

"还能托后车。"

最后一句寓意深长,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精神上追随唐公舍人的愿望,像坐上了后车一样,紧跟着他的学问与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学术交流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于知识传承的尊重。王安石在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间相互砥砺、交流思想的学术氛围。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栖霞寂照庵僧云渺

萧然一世外,所乐有谁同。

宴坐能忘老,斋蔬不过中。

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

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和晚菊

不得黄花九日吹,空看野叶翠葳蕤。

渊明酩酊知何处,子美萧条向此时。

委翳似甘终草莽,栽培空欲傍藩篱。

可怜蜂蝶飘零后,始有闲人把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其二)

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

蔽亏玉仗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

珠蕊受风天下暖,锦鳞吹浪日边明。

从容乐饮真荣遇,愿赋嘉鱼颂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其一)

荫幄晴云拂晓开,传呼仙仗九天来。

披香殿上留朱辇,太液池边送玉杯。

宿蕊暖含风浩荡,戏鳞清映日徘徊。

宸章独与春争丽,恩许赓歌岂易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