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其三十五)

秦人据崤函,自谓万世基。

孰知楚一炬,百二俱成灰。

惟彼陶唐氏,有此冀北陲。

势无金作城,利乏汤为池。

黎民悉于变,垂拱成雍熙。

乃知帝监德,岂在险与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三十五)》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秦朝兴衰和治国之道的深沉感慨。首句“秦人据崤函,自谓万世基”描绘了秦朝时期秦人凭借崤函天险自视甚高,认为江山稳固,可传万世。然而接下来的“孰知楚一炬,百二俱成灰”转折强烈,暗示了秦朝被楚火烧毁,曾经的坚固防线瞬间化为乌有。

诗人通过“惟彼陶唐氏,有此冀北陲”将秦朝与传说中的盛世——陶唐氏(即尧舜禹时代)相提并论,指出真正的长久之道并非倚仗地理优势,而是民心所向。“势无金作城,利乏汤为池”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意指再坚固的城池也比不上人心的凝聚,再深厚的财富也不如仁政的滋养。

“黎民悉于变,垂拱成雍熙”描述了人民在变革中积极响应,国家在无为而治中达到繁荣和谐的景象,这正是诗人理想中的治国之道。“乃知帝监德,岂在险与夷”总结全文,揭示出真正的帝王之德在于德行而非险要的地势,表达了对以德治国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警示后世统治者要重视民心,以德服人,而非单纯依赖地理条件。

收录诗词(561)

童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寓(其三十六)

步出北郭门,风悲白杨树。

累累古今坟,高下正相似。

中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曙。

荒烟狐兔游,落日樵牧语。

蒺藜秋著花,一望迥无际。

感彼雍门琴,凄然泪如注。

形式: 古风

感寓(其三十七)

相如赋大人,曼语誇独步。

飘飘气凌云,时复中规度。

虽云讽意深,适足诲淫助。

不见雾縠奇,乃是女工蠹。

形式: 古风

感寓(其三十八)

富贵亲戚惧,贫贱父子离。

骨肉尚如此,何况他人为。

季子昔未遇,憔悴面目犁。

一朝佩相印,革车千乘随。

揣摩发雄辨,抵掌惊愚痴。

还过洛阳境,父母为道除。

蛇行伏妻嫂,局促一何卑。

季子不足道,薄俗堪长吁。

形式: 古风

感寓(其三十九)

昔云遗寿耇,稽谋无自天。

如何鲐背者,徒抱犬马年。

贾生洛阳少,叔度汉室贤。

高风洒六合,古今无间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