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于以诗寄赠用韵复之

孟春之月快衔杯,孟秋之月期不来。

春秋佳日难兼擅,忝联诗社末座陪。

巧乞七夕不可得,为君送巧语奇哉。

新旧閒情齐发泄,从头那厌诵百回。

矫俗本非吾辈志,岂为愤激滋群猜。

天君泰然心无著,大智如愚日不违。

我于弱冠钦道貌,家承世好交陈雷。

五十年前西园集,画本诗情大道该。

不图纵迹寻后人,苕溪诗酒又追随。

天许此缘结此际,儒生至此复何为。

抒写性情荡邪秽,登临山水廓衷怀。

饥来赖有撑肠字,世世生涯清莫阶。

得失功名无宠辱,何须拔剑歌我哀。

谢君法巽言兼至,心颜开后沁诗脾。

蓬山捷径碍芳躅,曲木道傍合散材。

逢伯乐,说郭隗。

老马不知身在枥,几多慰诲费溯洄。

秋来老圃容色澹,不妨羯鼓效诗催。

馀不溪头好夜月,得句欲与凉露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许传霈所作的《宾于以诗寄赠用韵复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宾于先生赠诗的感激之情,并以诗相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诗的开头“孟春之月快衔杯,孟秋之月期不来”,以季节变换比喻时光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接下来“春秋佳日难兼擅,忝联诗社末座陪”则表达了诗人虽未能与好友共度美好时光,但依然以诗会友的心境。

“巧乞七夕不可得,为君送巧语奇哉”一句,借七夕节未得巧言之遗憾,表达了对宾于先生赠诗的珍视。接着“新旧閒情齐发泄,从头那厌诵百回”则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喜爱与沉浸,即使反复诵读也不厌倦。

“矫俗本非吾辈志,岂为愤激滋群猜”表明诗人并非为了矫饰而写作,而是出于真挚的情感表达。接下来“天君泰然心无著,大智如愚日不违”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我于弱冠钦道貌,家承世好交陈雷”表达了诗人对前辈的敬仰以及家族传统的影响。接着“五十年前西园集,画本诗情大道该”回忆了过去与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诗歌与艺术的深厚联系。

“不图纵迹寻后人,苕溪诗酒又追随”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传承。最后“天许此缘结此际,儒生至此复何为”则表达了对命运安排的接受与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月二十二日偕汪苇丈、宾于、衡甫、子兰、西章、少帆诸学博游法华山

石斗山头弁山麓,年年香市誇吴俗。

春日融和车马喧,甘露杨枝人乞福。

传说齐女道绩贤,持诵法华二十年。

青山埋骨著灵秀,于清净龛涌青莲。

莲开不比昙花见,世界大千驻宫殿。

绣佛名场次第开,相登觉路驾彼岸。

故逞诡奇不坏身,巾帼须眉自有人。

金粉六朝销寂尽,剩有贞魂励俗尘。

尘世韶华日以远,腾语支离愈虚诞。

不信名山坚道心,空佞左道息残喘。

我游偏在秋末老,白蘋红蓼诗大好。

风鸣翠竹阴亭亭,目接洪涛惊浩浩。

摄衣悬崖瞰太湖,七十二峰相招呼。

洞庭半规隐林表,当有人家住菰蒲。

须臾雁落岸帻后,回望城烟大如斗。

涧流且莫分浊清,觞咏犹欣集良友。

友说班荆故旧欢,尽飞逸兴度烟鬟。

洞伏黄龙迷云雾,经听白鹊神往还。

为题姓氏苔扫石,转恐山灵耻缘饰。

载酒道场似客秋,南山之南北山北。

形式: 古风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其一)

东坡去矣空林麓,终古声名留厓谷。

不逢汪丞说爱山,谁向高台策蹇足。

且历兵乱日漫漫,鬼火昏黄蛇蝎盘。

蒙棘丛生牵萝薜,龙鳞老化问松湍。

天爱苍生斯人出,治周期月登衽席。

湖边万顷桑绿地,浓接棠阴齐栽植。

无何黛色压千鬟,笑对城南有无间。

台成不日民通政,八百年后重看山。

山灵爽气迎平旦,下雨崇朝黑天半。

赋就长歌挥兔毫,惊披珠玉临风叹。

形式: 古风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其二)

六载重来步层麓,怀人春雨苦空谷。

歧途日暮将安之,踯躅危磴碍进足。

何期严濑水淼漫,忽聚萍梗路曲盘。

喜约儿童迎竹马,快沾膏泽聆鸣湍。

坐看云岫无心出,当夏凉风铺琴席。

红亭白塔开旧颜,翠竹苍松表净植。

尽多风景付云鬟,罗列明窗大几间。

犹幸良朋结良会,爱山过客同说山。

爱山爱士评月旦,勤学岂废修途半。

经济无非道德腴,我熟闻之望洋叹。

形式: 古风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其三)

霎时轻散云飞麓,蓼红蘋白明涧谷。

无计攀留天际船,门外征尘起马足。

碧湖此去烟窅漫,去思直偕鸟道盘。

前后循声报最来,归市民心壑奔湍。

况复四明山奇出,东渡大江稳帆席。

海滨蜑户饶鱼盐,潮落农田勤耕植。

回头应不忘仙鬟,诗思清于苕霅间。

林鲍再官箸金石,颜苏自古寿湖山。

骊歌唱彻鸡声旦,容易西风秋刚半。

馀泽当流贺鉴湖,鼓舞来朝归与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