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即事

拟将唾手取封侯,世事那禁种种愁。

未可搏他冯妇虎,终须享此景升牛。

但知勿剪甘棠在,莫为难图蔓草忧。

自古贵人天所予,定教名字到金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和即事》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创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洞察。

首联“拟将唾手取封侯,世事那禁种种愁”,开篇便以一种豪迈而又略带无奈的口吻,表达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唾手可得的封侯之位,看似唾弃般轻描淡写,实则暗含了对世事无常、人心多变的深深忧虑。这里,“封侯”不仅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更蕴含了对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认可的追求,而“种种愁”则揭示了追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与困扰。

颔联“未可搏他冯妇虎,终须享此景升牛”,进一步深化了对权力与责任的理解。冯妇虎与景升牛分别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典故,前者比喻重操旧业的勇士,后者则是指被提拔的官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不应忘记初心与道德底线,否则即使暂时获得权力,也难以避免最终的失败或堕落。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警示世人应谨慎对待权力,保持自我,不为外物所动。

颈联“但知勿剪甘棠在,莫为难图蔓草忧”,继续探讨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甘棠是古代的一种树,常用来比喻恩德与庇护。诗人在此提醒,作为领导者,应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维护好民众的利益与福祉,而不是为了短暂的权力与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公共利益。同时,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担忧那些难以预料的困难与问题,而应专注于眼前能做的事情,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尾联“自古贵人天所予,定教名字到金瓯”,总结全诗主旨,表达了对权力来源与命运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真正的权力与地位并非人力所能轻易获取,而是上天赋予的,因此,作为拥有权力的人,应当珍惜并善用这份天赐之福,让自己的名字与功绩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思想的升华,也是对个人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强烈呼吁。

综观全诗,《和即事》通过对权力、责任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李俊民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诗中既有对权力的向往与追求,又不乏对人性弱点与社会问题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和新秋

帘捲西山雨乍停,自知时节候虫声。

新凉邂逅如佳客,残暑留连似宿酲。

可见韩檠灯下志,且怜班扇箧中情。

若为解得吾民愠,更鼓南风一再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史正之

往来门下亦风流,分得筹堂几许忧。

刚甚养他横槊马,何如了取济川舟。

人还忌器休投鼠,谁为蹊田欲夺牛。

闻早抽身闲处著,不妨仍带醉乡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闻捷音招王德华吴天章等出山

红尘一骑报平安,知是元戎小队还。

且喜好音来汴水,仍将旧事问潼关。

横云自护车箱涧,落日空衔箭筈山。

只恐膏肓归不得,早随春色到人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用子荣河桥送别韵

河桥把酒不成欢,正是离人去住閒。

公道几时饶白发,世情今日见青山。

娟娟明月无家对,惨惨孤云待我还。

惭愧慇勤花里鸟,一声声送出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