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葛待制(其一)

与君同鞭洞庭山,此个因缘非等闲。

好记灯前一句子,莫教流落向人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答葛待制(其一)》由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友情之重。

首句“与君同鞭洞庭山”,描绘了两位朋友一同攀登洞庭山的情景,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经历的挑战。洞庭山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壮丽感,也寓意着人生的旅途充满未知与挑战。

次句“此个因缘非等闲”,点明了这份友谊的不平凡之处,强调了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这里的“因缘”不仅指相遇的偶然性,更蕴含了命运安排的必然性,以及两人之间心灵契合的深度。

后两句“好记灯前一句子,莫教流落向人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希望朋友能够记住相聚时的温馨时刻,即“灯前一句子”,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对彼此间真挚情感的珍视。同时,诗人也提醒朋友不要让这段珍贵的友情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于人海,表达了对友情持久性的渴望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永恒,以及对美好记忆的珍惜。通过简短的对话形式,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之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性。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答葛待制(其二)

终朝圆觉不曾迷,底事劳生强是非。

一扫浮云纤芥尽,个中心月自光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题孙主簿真庆阁

黄卷展开共佛语,青山长对伴僧禅。

一炉香尽文时过,浮世何人有此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章学士避地毛公山号隐泉居士因相约作庐山饭携偈赴之

杖藜来赴庐由饭,喜见公家园有蔬。

安得龙眠老居士,丹青重画隐泉图。

形式: 七言绝句

吊王观察(其一)

去年公到包山寺,林底相逢笑不休。

今日我来公已去,石羊石虎替人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