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墨

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

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

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珍惜这经历严冬而不散的烟雾,携带它行走已历经千山万水。
只有真正的经典文献,才值得如此刻苦地钻研。
其庄重的色彩漂浮在砚台上,璀璨的光泽在蜀地的纸张上跃动。
因为你而勉强沾染墨香,除此以外我将忘却一切技巧与工具。

注释

珍重:珍惜重视。
岁寒烟:比喻经历严寒仍能保持本色的事物,这里指高尚的品德或珍贵的物品。
携来:携带而来。
路几千:形容路途遥远,历经艰辛。
只应:只有。
真典诰:真正的经典文献,重要的政令或有教导意义的文辞。
消得:值得。
苦磨研:刻苦地研究、琢磨。
正色:庄重的颜色,这里引申为端正、严肃的态度。
浮端砚:指墨色在砚台上浮动,端砚为中国名砚,常用来象征文人的雅趣。
精光:璀璨的光泽,此处形容墨色的鲜明。
动蜀笺:让蜀地所产的纸张生动起来,蜀笺指四川地区所产的优质纸张,常用于书写重要文书。
因君:因为你。
强濡染:勉强地沾染,这里指提笔写字。
舍此:除了这个。
即忘筌:就会忘记捕鱼的工具,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记了手段或过程,筌原指捕鱼的竹器,引申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书法和墨的珍视与执着。"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表达了诗人对墨的珍惜,它如同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梅,在严寒中依然坚守,诗人将其带在行囊中,无论走多远的路都不会放弃。"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则写出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只有真正理解并践行书法经典,对墨进行反复研磨,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

"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形象地描绘了墨汁中墨水的浓淡和纸张上墨色的流转变化,是对书写时墨色与笔触之间关系的细腻描写。最后两句"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执着,就如同在水中浸泡过的墨迹难以消除一样,一旦离开它就会立即忘记那些苦涩和磨练。

整首诗通过对墨和书法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个人修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齐己在唐代文人中对于书法艺术极高的评价和自我期许。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谢中上人寄茶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谢元愿上人远寄檀溪集

白首萧条居汉浦,清吟编集号檀溪。

有人收拾应如玉,无主知音只似泥。

入理半同黄叶句,遣怀多拟碧云题。

犹能为我相思在,千里封来梦泽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谢王先辈昆弟游湘中回各见示新诗

潇湘多胜异,宗社久裴回。

兄弟同游去,幽奇尽采来。

只应求妙唱,何以示寒灰。

上国携归后,唯呈不世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谢王先辈寄毡

深谢高科客,名毡寄惠重。

静思生朔漠,和雪长蒙茸。

摺坐资禅悦,铺眠减病容。

他年从破碎,担去卧孤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