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任谒庙

忝窃玉堂署,抠趋谒宣圣。

精诚俨如在,稽首承面命。

吾道存六经,一字是把柄。

渊渊复浩浩,终古难究竟。

失之万里途,得之咫尺顷。

恍惚若有觉,肃穆中自竞。

我亦一丈夫,负荷岂不胜。

永矢愿学心,陟降游帝境。

宇宙同得一,于以了吾性。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到任谒庙》为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诗中表达了一位官员初到官署任职,前往庙中拜谒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首句“忝窃玉堂署”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谦虚态度,虽身处高官之位,却自感不足。“抠趋谒宣圣”则描述了诗人恭敬地前往庙中拜见圣人的情景。接下来的“精诚俨如在,稽首承面命”两句,诗人通过自己虔诚的态度和对圣人教诲的聆听,展现了其对道德与智慧的追求。

“吾道存六经,一字是把柄”表明诗人坚信儒家经典是指导人生的准则,每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渊渊复浩浩,终古难究竟”则表达了对知识与真理探索的无限渴望,以及对它们深邃与无尽性的感慨。“失之万里途,得之咫尺顷”揭示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时看似遥远的目标,却可能在不经意间获得。

“恍惚若有觉,肃穆中自竞”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自我激励,即使在恍惚之间也能感受到精神的觉醒与竞争的氛围。“我亦一丈夫,负荷岂不胜”强调了作为男子汉的责任与能力,相信自己能够承担重任。“永矢愿学心,陟降游帝境”表达了诗人对不断学习与提升的渴望,希望能在精神世界中自由翱翔。

最后,“宇宙同得一,于以了吾性”总结了诗人对宇宙与个人关系的理解,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可以达到与宇宙和谐一致的境界,最终理解自己的本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道德、智慧、责任与宇宙观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成长与精神追求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友之建昌

邂逅东山上,别来仅瞬息。

顾我双发班,看子头尽白。

焉知沧海外,桑田几变易。

感叹谁能平,闻道庶不惑。

子今造麻姑,端详问消息。

鸣鹿得野蘋,呼朋与共食。

得诀子勿忘,再晤相与悉。

形式: 古风

送李南镇丞南雄

嬴氏不师古,十月为岁首。

颠倒每如兹,吾道复何有。

本末谁能陈,榛芜亦已久。

先达良殷勤,众星仰枢纽。

明明惟我祖,道与羲皇偶。

造士二百年,稽古庶不谬。

子今领青衿,勉矣弘薪樵。

形式: 古风

题贞节李氏卷

氏节世所艰,抚孤非己出。

虽云州官后,寒苦不可述。

孑身持门户,皓皓冰霜质。

漫漫如长夜,何时见天日。

望望一孤长,渐渐孙芽茁。

一绍儒家风,树立始宏达。

举世谓之艰,要以常理说。

天常及民彝,惟此不泯灭。

假使当其时,失足蹈世辙。

尘世三十载,繁华会消歇。

谁能欺彤管,为汝扬姱节。

世隙如白驹,敢告丈夫杰。

形式: 古风

答友人王赤冈

玉署无剧务,随意玩篇什。

忽传双鲤至,我友遥相忆。

我友在何许,迢迢楚之泽。

问我十年来,故心还不易。

对书忸怩甚,展转深自惕。

耳常聆宫商,日夜辨白黑。

于心胡不能,情态多迁适。

近来颇见心,心如赤子赤。

与君同师门,知君久能识。

此心苟同然,何交不金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