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高中书兼崇政殿说书三首(其一)

谹议通三府,高名动四聪。

凤池仍旧渥,虎观册新功。

昼日槐方翠,秋风枣已红。

直须先抗议,莫待入云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他的议论广泛被三府接纳,高尚的名声触动四方听闻。
他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依旧显赫,新的功绩记录在册。
夏日的槐树正绿意盎然,秋风起时枣子已转红。
应当立即直言进谏,不要等到被提拔到高位才行动。

注释

谹议:广泛的议论或卓越的见解。
通三府:被三府(中央政府的三个重要机构)接纳和尊重。
高名:高尚的名声。
动四聪:触动四方人的耳朵,形容名声远播。
凤池:对朝廷中枢的代称,如凤凰池塘。
仍旧:依然保持。
渥:恩宠深厚。
虎观:东汉尚书台别称,此处指朝廷。
昼日:白天。
槐方翠:槐树叶子翠绿。
秋风:秋季的风。
枣已红:枣子已经成熟变红。
直须:应当立即。
先抗议:预先提出意见或异议。
莫待:不要等待。
入云中:比喻升至高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为祝贺朋友高中书职并担任崇政殿说书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誉和期待。首联"谹议通三府,高名动四聪",赞美了友人卓越的才智和广泛的影响,"谹议"指深思熟虑的意见,"三府"代表中央政府的重要职位,"高名动四聪"则形容其声名远播。颔联"凤池仍旧渥,虎观册新功",以"凤池"象征朝廷中枢,"渥"意为恩宠不减,"虎观"借指朝廷典籍,"新功"则是指新的成就,表明友人在官场上的稳步提升。颈联"昼日槐方翠,秋风枣已红",通过自然景象寓言友人仕途如日中天,前景光明,"槐"常用来比喻官员,"枣红"象征成熟和成功。尾联"直须先抗议,莫待入云中",劝诫友人要敢于直言进谏,不要等到地位更高时才发声,显示出诗人对友人道德品质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格调昂扬,既赞扬了友人的才华和政绩,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鼓励与期望。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赵伯山宝鍊帖赞

以公姓之麟定,执登坛之牛耳。

即信厚以为俊奇,盖一家之自为体。

以道对时,居夷何愧。

此鉴堂之所以处己,而予察之于此。

形式:

赵忠简送春诗帖赞

陶陶孟春,草木莽只。白日昭昭,照下土只。

瘴烟浩淫,杂海雾只。憔悴行吟,阒岛屿只。

公乎归徕,无嫪此诗句只。黎母之居,家炎陬只。

崒嵂盘郁,蔽云浮只。蝮虺鰅鳙,蜒僻幽只。

人迹阒绝,魑魅仇只。

公乎归徕,空山不可以久游只。

鸣鸢跕跕,堕沧溟只。蛟蜃噀雨,昼冥冥只。

折肱见沫,瞻斗星只。夕照黄浊,波涛腥只。

公乎归徕,落景不可以久停只。

茅苇丛薄,桃李囚只。韶容骀荡,异中州只。

阳和弗舒,金石流只。短狐秘蜮,起蛰坏只。

公乎归徕,春不可留只。卉服椎髻,骈蜓艕只。

咿嚘啁哳,言莫谅只。烹蛇茹蛊,食且恙只。

眇其愁予,虽迥旷只。公乎归徕,欢不可并只。

毒洳下湿,既沮疫只。烦蒸焚惔,交战迫只。

中郁鬲痞,悼憭剽只。层冰肃霜,接朝夕只。

公乎归徕,寒兮无与乎体力只。

长鲸层浪,隔帝家只。鸟春蛊秋,送年华只。

星河八月,记流槎只。杳杳万里,谁还沙只。

公乎归徕,衰兮不关乎齿牙只。

公乎归徕,秦川之衍夷,公所生只。

解梁风咸,民萃营只。土厚水深,衎易平只。

洪河大川,坎不盈只。居之而安,乐不可名只。

公乎归徕,洛水之繁庶,公所寓只。

龙门伊阙,风气聚只。葩奇俗淳,康汰阜只。

图渊书囿,今古慕只。资之而深,适不可喻只。

公乎归徕,无叹乎江上只。紫盖黄旗,天所王只。

浮埃蔽蒙,骋远望只。圣主如天,既殛放只。

聊以永怀,无沮丧只。公乎归徕,无悼乎天边只。

资善大议,同诸贤只。复雠正义,维万年只。

质乎人心,靡或偏只。守此正中,无迁延只。

噫嚱诗乎,公以写我心只。彼苍者天,杳难谌只。

吁嗟时乎,天以畀我公只。彼亡者秦,曷克终只。

乐只韶只,舜之昭只。无议其将,圣维尧只。

谗慝煽凶,同盛朝只。公乎归徕,尚予家之招只。

形式: 押[陌]韵

赵清宪挽辞帖赞

公为中司,排击元祐故臣,而犹拳拳于伊洛之门人。

岂奏疏陈事或为世资而诎,而作诗怀友固不害于私情之伸耶。

于虖,是私情也,而实出于公言。

此吾之所以重叹,而列之于斯文也。

形式:

赵清献勤洁帖赞

为御史而称其铁面,宜笔力之健。

尹成都而琴鹤以行,宜字体之清。

书法何出,心即其物,可以比魏公之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