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来辕去棹自惊频,七十无多半在陈。
寸步家山不归去,空留猿鹤占青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来辕去棹自惊频,七十无多半在陈"两句,通过对车轮声响的描绘,传达出时间飞逝的速度,"七十"指的是古代认为的人生常数,这里说"半在陈",意味着生命已过半,而"陈"有陈旧、过去之意,暗示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受。
接着的"寸步家山不归去,空留猿鹤占青春"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使脚步难以移动到曾经熟悉的地方,也无法回归过去,而现在的时光却被那些不解人意的动物(猿鹤)所占据,暗喻生命易逝、青春难再。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青精饭熟思留客,碧涧芹香可献君。
睡起茶瓯风两腋,功名何啻等浮云。
急雨残花绝可怜,花如鸡肋雨如拳。
千金倘赎花枝怨,不为囊空惜一钱。
偶到灵山最上头,出檐高竹不知秋。
杖藜欲趁西溪月,未放闲身尽日游。
试将千里看山眼,来访山中佛祖家。
已识黄山真面目,主山犹放白云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