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其三)

世间春暖此间寒,万树阴阴万竹攒。

骢马来游人不避,画龙谁写我频看。

馀生久已忘三黜,高会犹容预四难。

閒赏孤山梅五绝,樽前剩爱一枝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人间春意盎然,这里却感到寒冷,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竹林。
骏马游走,人们毫不回避,那幅描绘龙的画作,我频频观看。
我的余生早已忘记了多次被贬的经历,还能参加这样的盛会,尽管有些艰难。
闲暇时欣赏孤山的梅花绝句,酒杯前只对那一枝酸梅情有独钟。

注释

世间:人间。
春暖:春意盎然。
此间:这里。
寒:寒冷。
骢马:骏马。
游人:行人。
不避:毫不回避。
画龙:描绘龙的画作。
久已:早已。
忘:忘记。
三黜:多次被贬。
高会:盛会。
四难:艰难。
閒赏:闲暇时欣赏。
孤山:孤山(杭州西湖附近的名胜)。
梅五绝:梅花绝句。
樽前:酒杯前。
剩爱:只爱。
一枝酸:一枝酸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自赏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情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世间春暖此间寒,万树阴阴万竹攒。" 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所在之处与世间的不同,突出了孤山梅花傲寒的美丽景象。

"骢马来游人不避,画龙谁写我频看。"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他不畏游人,不随俗流,而是专注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艺术的享受。

"馀生久已忘三黜,高会犹容预四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挫折的淡然,以及面对未来挑战的从容与准备。

"閒赏孤山梅五绝,樽前剩爱一枝酸。"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闲暇时赏析孤山梅花所作五言绝句,并在酒樽之前对那仅存的一枝梅花生出了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逸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其五)

三月晴过半月春,真成好景与良辰。

簪花骑马多游女,掷果呼猿不畏人。

湖山行乐有心赏,天地太平无战尘。

两纪逃名作閒客,乐哉七十九年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其二)

渊静涛飞亦壮哉,冷泉亭右闸初开。

一时变作跳空雪,万众惊闻喷壑雷。

老鹤远过彭祖寿,巨杉何啻盛唐栽。

吾生八十重游此,身健犹堪酒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其一)

年年时节美春三,谁识湖山绿似蓝。

万户栋梁双语燕,千村桑柘两眠蚕。

鼓钟下竺寺连上,香火北高峰胜南。

除却咸平处士外,何人更此筑吟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其四)

休兵三十有馀龄,铁马曾来似不曾。

寒士喜从贤御史,閒人许识老名僧。

画船处处歌春雪,厦屋遥遥贮腊冰。

保得西湖如此好,心知明首遇良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