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潜心堂》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通过其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平静的意境。
首联“潜心便是觅安心,立雪何烦问少林。”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平静是无需外求的,潜心于自我,即可找到心灵的安顿之处,不必远赴名山大川或寻求高僧指点。这里运用了“立雪”这一典故,比喻对知识或真理的执着追求,但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修行并不需要这样的外在形式。
颔联“羽扇纶巾延客晚,蒲团禅板坐更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重的画面,主人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待客至晚,体现了主人的从容与雅致。客人与主人一同坐在蒲团上,使用禅板,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冥想,时间仿佛凝固,夜色渐深,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颈联“要先舟壑藏时悟,莫向风幡动处寻。”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修行之道。这里的“舟壑”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变化,“风幡”则象征外界的诱惑与干扰。诗人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波折与外界的诱惑时,应先学会在心中藏匿这些波动,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同时告诫不应盲目追寻外界的表象,而应深入内心,寻找真正的答案。
尾联“试抉孤峰云一寸,与民三日作春霖。”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隐喻,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内心修为能够如同春雨一般,滋润大地,惠及百姓。通过“孤峰云”这一形象,暗示了个人修为的提升最终应服务于社会,为大众带来福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修养的深刻探讨,以及对自然景象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