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徐朝义恭人潘氏(其二)

城见三千岁,人终八十春。

从夫安乐近,拜佛率陀新。

婉娈书彤管,凄凉叹棘薪。

中郎有贤子,遗泽擢平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历经千年古城,人生不过八十载。
跟随丈夫享安宁,虔诚礼佛陀寺新来。
温柔女子执朱笔,感叹命运多艰辛。
中郎才子有佳儿,遗留恩泽显贵显赫。

注释

城:城市,古城。
见:经历,见证。
三千岁:形容历史悠久。
人:人。
终:结束,到头。
八十春:指人的寿命,八十岁左右。
从夫:跟随丈夫。
安乐:安宁快乐。
近:接近,享受。
拜佛:礼拜佛像。
率陀:可能指某座寺庙或佛陀。
新:新的,初建。
婉娈:温婉柔美。
书:书写。
彤管:红色的笔,古代女子常用以写字。
凄凉:悲凉,哀伤。
叹:叹息。
棘薪:比喻艰难困苦的生活。
中郎: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有才华的人。
贤子:贤良的儿子。
遗泽:遗留的恩惠和影响。
擢:提拔,选拔。
平津:古代官职名,地位显赫。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哀徐朝义恭人潘氏(其二)》。诗中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城见三千岁,人终八十春"两句,通过对比历史悠久的城池与人类有限的寿命,抒发了时光流转、生死无常的哀婉情怀。这里的“城”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永恒,而“三千岁”则是夸张之词,用以强调时间的长远和人类对永恒追求的渺小。

"从夫安乐近,拜佛率陀新"这两句则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寻求心灵寄托的心理。这里的“从夫”指的是跟随丈夫一起,而“安乐近”则暗示着通过信仰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拜佛则是人们为了超脱尘世烦恼而采取的一种宗教行为,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无常的深刻体悟。

"婉娈书彤管,凄凉叹棘薪"两句中,“婉娈书”是形容文字优美,"彤管"则是古代书写用的红色笔管。这里诗人通过对书写工具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代和人物的怀念之情。而“凄凉叹棘薪”则是在表达时间流逝带来的冷清感,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无奈叹息。

"中郎有贤子,遗泽擢平津"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中郎”的子孙后代具有贤德,并且能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美好品质。“遗泽”指的是先辈留下的美好功绩,而“擢平津”则是比喻这些贤德之人能够像古时的大臣伊尹、吕尚那样,开创基业,成就一番事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深刻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的珍视,以及对后世美好传统的期许。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哀徐朝义恭人潘氏(其一)

爱子心惟壹,宜家语不烦。

雨添南涧藻,风偃北堂萱。

郁郁今同穴,诜诜正满门。

善哉摩顶记,归奉大慈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宣城驿中送建康倅赵纯中

芍药飘零雨洗春,江城柳色静无尘。

扁舟未果寻归路,小驿那堪送故人。

万里云天心共远,一龛灯火话相亲。

因风无惜沾馀馥,我亦贫儿望富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日书怀(其一)

野桃经雨烂争华,似促畦丁种早瓜。

不见少年閒信马,空怜寒士出无车。

泥融近水芹抽叶,地暖依墙荠放花。

偶忆惠连春草句,夜来魂梦到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日书怀(其二)

高文知已动天庭,昨日春雷下六丁。

济旱会施惟肖雨,举贤先应少微星。

行趋北阙形神健,坐对东风醉梦醒。

连日暖烟随处好,吴山应胜越山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