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可行乡友具宴

石溜穿渠㶁㶁鸣,眼中幽事总关情。

故人载酒不尽醉,好鸟隔花空有声。

但使轩扉常款客,不妨松菊屡寻盟。

西风瘦马长安路,说与山灵笑绝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元代马熙的《和可行乡友具宴》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聚会场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饮之乐与自然之美的和谐交融。

首句“石溜穿渠㶁㶁鸣”,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溪流穿过渠道潺潺作响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宴饮之地的清幽与静谧。接下来,“眼中幽事总关情”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深深情感投入,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

“故人载酒不尽醉,好鸟隔花空有声”两句,通过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老友相聚,畅饮欢歌的热烈场面,另一方面又以“空有声”暗示了宴席上的欢声笑语虽多,却似乎缺少了某种深层次的交流与理解,引人深思。

“但使轩扉常款客,不妨松菊屡寻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向往,希望门庭常开,与朋友共享自然之乐,寻找心灵的契合与盟约。

最后,“西风瘦马长安路,说与山灵笑绝缨”一句,以马熙自喻,想象自己在秋风中独自骑马行走在通往长安的路上,向山中的精灵诉说着心中的故事与感慨。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追求,也寓意着他在精神层面与自然界的深刻对话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与和谐的愿望。

收录诗词(23)

马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閒居纪事二首(其一)

客从长安回,叙阔访邻里。

貌悴于去时,因而问所以。

客悲向我言,此行幸脱死。

长安遭饥荒,食尽到糠秕。

升合贵不赀,珠金何足恃。

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暮归持空囊,菜色皆相似。

老弱困且羸,行随墙壁倚。

村墟向昏黑,剽掠群凶起。

咸云田中麦,苗枯无雨水。

今年如弗收,炊爨当易子。

予闻重叹嗟,祸及乃至此。

八政食为先,周书本微旨。

天下苟有饥,稷思若由己。

梁惠战国时,民粟知移徙。

一夫不获所,古人心愧耻。

如何填沟壑,遽忍立而视。

此邦粗偷生,唇亡寒及齿。

嗷嗷食口众,身不亲耒耜。

今朝听此言,徒增惊悸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閒居纪事二首(其二)

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

冠笄年既迈,受币方交亲。

后世虽偷薄,十中五犹遵。

如何至今日,彝典俱湮沦。

男痴已合配,女幼皆成姻。

安知虑夭寿,奚暇占吉辰。

媒妁走市井,鼓吹喧城闉。

百年祗仓卒,大事为因循。

问之何遽然,诏云选佳人。

传闻至太甚,意失非本真。

正道难化俗,讹言易惑民。

于初苟不慎,其末弊将臻。

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府史窦彦立迁调奉元

蔼蔼府中英,夫谁可屈指。

窦君长安人,众论共推美。

气和更敏才,志锐方壮齿。

留胸无芥蒂,出语有纲纪。

一朝过我辞,试问其所以。

庙堂新立法,为吏互迁徙。

简书迫程期,信宿不容止。

门当道途旁,所幸还乡里。

闻之心惘然,别绪纷莫理。

一杯送归鞯,一言赠吾子。

人生重名节,不义深可耻。

青云路虽高,欲致由践履。

去去宜勉旃,好音行洗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次德衡弟韵

古道不可作,转觉浇风长。

人心所去就,但与时炎凉。

燕石藏什袭,连城遗路傍。

汝贤乃迂阔,汝直成狂徉。

世味鼎一脔,人争染指尝。

伊我澹无虑,箪瓢身世忘。

处污奚害洁,视变皆为常。

彼哉声利徒,末路空皇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