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二首(其二)

林花落尽意萧然,旧喜图书病亦捐。

宛转闲愁如蔓草,蹉跎春事到啼鹃。

萦空淑气游丝困,停午清阴碧树圆。

怪底叩门都不应,北窗无事正高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文徵明的《暮春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暮春时节的心境。首句“林花落尽意萧然”,通过描绘林中花朵凋零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落寞、寂寥的情绪。诗人因书籍相伴而感到慰藉,即使疾病缠身,也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但这种乐趣如今似乎也随着春花的凋谢而消减。

接下来的“宛转闲愁如蔓草”运用比喻,将闲愁比作蔓延的野草,形象地表达了愁绪的绵长和难以摆脱。诗人感叹时光匆匆,“蹉跎春事到啼鹃”,春光易逝,杜鹃鸟的哀鸣声更增添了伤感气氛。

“萦空淑气游丝困,停午清阴碧树圆”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景象,温暖的微风与飘荡的游丝交织,午后的树荫则显得宁静而圆满。然而,这些美好的春景并未触动诗人的心,反而让他更加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最后两句“怪底叩门都不应,北窗无事正高眠”,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门外有人敲门,他却毫无反应,原来是因为他在北窗下无所事事,悠然入眠,不愿被打扰。整首诗以诗人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闲适之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夏日睡起

绿阴如水夏堂凉,翠簟含风午梦长。

老去自于闲有得,困来每与客相忘。

松窗试笔端溪滑,石鼎烹云顾渚香。

一鸟不鸣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伏日

九衢三伏涨黄尘,病发萧萧挂葛巾。

正好关门消永日,可堪曳履见时人。

惊风梧叶常疑雨,窥户薇花不是春。

睡起北窗修茗供,月团香细石泉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虎丘登阁

老去渊明益羡闲,兴来高阁漫跻攀。

半檐爽气尊前雨,百里平林掌上山。

天际轻阴寒未散,日斜飞鸟倦知还。

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清泉白石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对酒

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

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

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

还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