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白杨夹道起秋声,要使征人恨不平。

自笑一生成底事,元常笔秃却谈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白杨树夹道而立,秋风吹过发出沙沙声,仿佛在激发行人的思乡之情。
想要让远行的士兵心中充满愤慨,无法平息。

注释

白杨:高大挺拔的树种,常见于北方道路两旁,象征坚韧和故乡。
秋声:秋天的风声或落叶声,引发离愁别绪。
征人:出征的士兵,这里指在外征战的人。
恨不平:心中充满愤慨,难以平息的情绪。
一生:指诗人自己的整个人生。
元常:古人名,这里可能指的是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书法家,诗中借以自嘲。
笔秃:形容书法用笔频繁,此处暗指诗人自己空有谈论军事的才情,却无从施展。
谈兵:谈论军事策略,这里可能暗示诗人有从军或战略才能,但未能实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道路两旁白杨树落叶,引发出征人心中的愁绪和对战争的感慨。诗人自我解嘲,感叹自己一生忙碌,却一事无成,只能像东晋名将王导那样,空谈兵法而无法真正实现。"白杨夹道起秋声"以景渲染气氛,"要使征人恨不平"直接抒发了对战乱和离愁的共鸣。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时代无奈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览冀亭榴花

长夏清江倚碧岑,人间尘土莫相侵。

榴花不得春工力,颜色何如桃杏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痛恨

胡儿直犯洛阳宫,蔼蔼园陵指点中。

殄灭四夷心不遂,裕陵萧瑟独悲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答恂阇黎乞浆

白头破褐恂阇黎,硬白高谈岂易知。

却喜粟浆如北客,从教薄相笑无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谢季和朝议牡丹

侍无童子懒焚香,君送花来恨便忘。

尽日清芬与风竞,熏炉漫使令君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