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无尽历

化城立有谁知意,普雨调和润万机。

大根枝节全体露,何殊弥勒降生时。

石儿拍掌连云指,木女含笙和水吹。

试问灯笼谁解舞,知无我者快拈锤。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谁能理解化城中的深意,普降甘霖滋养世间万物。
大树的根干枝节无所隐藏,如同弥勒菩萨降生时的祥瑞景象。
石头孩子欢快地拍手指向云霄,木女吹奏笙箫伴随流水声。
试问谁能跳起灯笼舞,了解我的人,请快拿起锤子敲击,以示认同。

注释

化城:比喻世间的某种境界或理想之地。
普雨:普遍的雨水,象征恩泽。
万机:万事万物,泛指世间的一切。
大根枝节:大树的根干枝节,象征整体和细节。
弥勒降生:佛教中象征吉祥和智慧的菩萨。
石儿:可能是指顽童或者石头精灵。
木女:可能是神话中的木头精怪。
知无我者:了解我的人。
快拈锤:快速拿起锤子,可能是一种鼓励或挑战。

鉴赏

这首诗名为《化无尽历》,是宋代僧人释印肃的作品。诗中以化城为象征,表达了佛法普照、调和世间万物的理念。"化城立有谁知意"暗示佛法如城,默默守护着众生,其深意只有有心人才能体会。"普雨调和润万机"运用比喻,将佛法比作滋润万物的雨水,体现出其对世间的积极作用。

"大根枝节全体露"描绘了佛法的广大与深入,如同大树的根茎枝叶无所隐藏,显露出其真实面貌。"何殊弥勒降生时"借弥勒菩萨的降临,强调佛法的慈悲与智慧如同救世之主的显现。

"石儿拍掌连云指,木女含笙和水吹"运用奇特的想象,将石头和树木赋予生命,形象地展现了佛法的神奇力量和和谐氛围。"试问灯笼谁解舞,知无我者快拈锤"以灯笼和舞者的意象,寓意只有真正领悟佛法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而那些无知者则难以触及其真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丰富,语言生动,富有禅意,体现了释印肃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化米

当关击破黄金锁,佛与众生无两个。

全提吞尽十方空,万亿龙天为护佐。

雪歌独唱古峰头,风月溪山同赞和。

从来弘阐在当人,密赖知音共扬播。

共扬播,非彼我,一钵千家崇善果。

直叩维摩不二门,狭路相逢休放过。

形式: 古风

开钟示众法语

总中有别异中同,成坏非干这一钟。

收拾油铛并火熬,圆镕法器隮盲聋。

形式: 七言绝句

无见顶相

无影树下谁相识,琉璃殿内绝形名。

千岩色□祥光现,万壑松风和没人。

形式: 七言绝句

加颂蜀僧雪颂(其五)

三世诸佛同此路,天无门兮地无户。

森罗万象一光吞,历劫不曾少盐醋。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