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

上头栋宇阅兴衰,事去英灵失护持。

云气何年接芒砀,山门犹自枕钟离。

圣朝宽大仍遗构,胜国苍凉祗断碑。

欲叩恒河沙数劫,人间除是法王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兴寺历经沧桑的历史变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首联“上头栋宇阅兴衰,事去英灵失护持”以龙兴寺的建筑为载体,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云气何年接芒砀,山门犹自枕钟离”两句,运用想象与对比手法,将龙兴寺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暗示其与历史名山、古迹的联系,同时也强调了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圣朝宽大仍遗构,胜国苍凉祗断碑”则进一步揭示了龙兴寺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既有朝廷的宽容与保护,也面临着历史遗迹逐渐消失的现实,通过“遗构”与“断碑”的对比,展现了历史文化的脆弱与珍贵。最后,“欲叩恒河沙数劫,人间除是法王知”表达了诗人对龙兴寺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探寻与理解的渴望,暗示了佛法智慧对于解读历史、洞察世事的重要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兴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文化传承以及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归心

归心日夜压征骖,霜雪残年景不堪。

多少重山遮不住,淮南行尽又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左二过饮赠诗一章

两载疲津梁,十日卸行李。

静思论文欢,举念即吾子。

扫除甫拥彗,将迎遽倒屣。

感君意更亲,怜我穷未死。

腐芥与曲针,吁嗟彼哉彼。

虹采不惜藏,乃获千人指。

朝心飞扶桑,暮恨饮弱水。

伊谁馈萱苏,愁绝不自已。

所惜生平人,缠绵结端绮。

对酒靡不陈,倾吐请更始。

衰亲望子心,未必非甘旨。

首务以力养,百事尚根柢。

绮才如悬毫,厥颖难久恃。

端赖经籍腴,养之佐驱使。

古人不尽言,落落藏故纸。

食蔗先食根,食鱼先食尾。

博趣贵引伸,趣得胡不喜。

持登大雅堂,庶摩作者垒。

蹉跎愧故人,深言冀君唯。

动为数年别,中年各在迩。

念此怆以悲,君亦霍然起。

霜月知人心,盈空澈尘滓。

酒面迎朔风,血热变殷紫。

共比明光中,相与去疑似。

敬矣千秋客,勖哉天下士。

形式: 古风

壬辰除夕

无多骨肉话依依,珍重相看灯烛辉。

饮为病游千里减,瘦因吟过万山归。

老亲白发欣簪胜,稚子红炉笑作围。

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人日舣舟亭探梅过饮左云在斋头

多时欲探东城梅,披衣彻晓冲风来。

钗枝粟蕊一相对,妙意远胜千林开。

此意看花知盖寡,樽前尽是同心者。

战深冰雪见性情,略去玄黄得声价。

生人爱客客满堂,今夕何夕同烛光。

道衡风雨思家苦,杜甫江湖引兴长。

去年此日空相忆,珍重缄诗泪沾臆。

两度看花当故人,故人常共花无色。

重游拍手当花前,买醉何须计十千。

传家幸有酒炉在,除却炉边何处眠。

三更以后哗笑急,春气先乘酒香入。

半酣已彻毡炉围,百罚翻教玉山立。

我愿好花常不开,我愿故人常举杯。

杯停花放易分手,百岁今宵能几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