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叔子庙

缅怀吴晋氏,天壤非异宇。

贤哉羊头镇,一用惠慈抚。

高怀寄山水,馀事整军旅。

当年岘首叹,奄冉隔今古。

遗民俎豆之,庙貌压江浒。

谁令望碑人,堕泪若儿女。

形式: 古风

翻译

怀念吴晋氏,天地并非不同居所。
多么贤明的羊头镇,他以仁慈和恩惠治理。
高尚的情怀寄托于山水之间,闲暇时整顿军队。
当年在岘首山感叹,时光荏苒,已隔古今。
遗留在这里的百姓,仍供奉着他,庙宇紧靠江边。
是谁让瞻仰石碑的人,泪水如孩童般落下。

注释

缅怀:怀念。
吴晋氏:指代某位历史人物。
天壤:天地。
异宇:不同的居所。
贤哉:贤明啊。
羊头镇:地名。
惠慈:仁慈和恩惠。
高怀:高尚的情怀。
山水:自然景色,也寓指隐逸生活。
军旅:军队。
岘首叹:岘首山的感叹。
奄冉:形容时间流逝迅速。
遗民:遗留下来的民众。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
江浒:江边。
望碑人:瞻仰石碑的人。
堕泪:流泪。
儿女:这里形容情感深沉,如孩童般纯真。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吴晋氏的缅怀之情。开篇"天壤非异宇",通过对比天地之大与建筑物的有限性,描绘出一幅宏伟的画面,表现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敬仰。

接着,诗人赞美羊头镇的贤能与惠慈,这里的“羊头”指的是历史上某个地方的名称,而非字面意义上的羊。"一用惠慈抚"说明这个地方以仁政著称,给予百姓温暖。

第三句至第四句"高怀寄山水,馀事整军旅。当年岘首叹,奄冉隔今古。"诗人心怀壮丽的山河与历史,回顾往昔战役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业绩的深深怀念。

"遗民俎豆之,庙貌压江浒。谁令望碑人,堕泪若儿女。"末段写到后代百姓在庙宇前凭吊先贤,其情感之真挚,不禁流下同情之泪。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关切。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对羊叔子庙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自山中归至登封遂讽高宰令取峻极中院厨前石钟板盖唐人寺记字甚奇丽也

吴砧已碎乐生论,京江昔沈瘗鹤铭。

半裁紫阳立玞石,考击化度求金籯。

乃知金石有厄会,名碑旧叠长安城。

顷年醴泉有贤令,政誉蔼蔼多流馨。

为怜文星足人杰,昔皆祔葬陪昭陵。

坏垣粪壤得颜碣,榛丘棘垄求魏徵。

史讹遂正冲远字,石阙再树六骏形。

板图列籍示过客,龟趺螭首罗齐廷。

后来谬令类俗子,辄去其籍人皆惩。

昔到般舟访遗迹,季海寺记今彫零。

晓闻晨钟呼僧粥,石磬嘹亮穿云清。

往观乃是唐短碣,大穷索缚乘前楹。

字形峥嵘笔萧散,远过名殿诸题经。

劝僧拂拭置高壁,安知野僧不我听。

十年再游尚如昔,击拊刻划将俱平。

急归入城讽县令,立使舁至无久停。

此碑复立非我力,奇物久废天须兴。

形式: 古风

自陕州渡黄河歌

流浪沧浪二十年,三江五湖一钓船。

江神海若谙忠信,此身常在蛟龙渊。

欲渡黄河滨,小儿语相玩。

鲸鲵嗜人正饕餮,忠信难凭彼方悍。

我尝夜泛子胥湾,钱塘大浪如银山。

崇明海门水如墨,况此相望一苇间。

为吾鼓桨为君歌,气凌河伯惊鼋鼍。

醉披紫绮傲风波,济川迟暮奈天何。

形式: 古风

西丘

西丘对秋风,萧飒如原隰。

木落景扶疏,碧环天壁立。

馀霞拂暮散,夕鸟寒更急。

独有松上鹤,不为鹦鹉粒。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西郊

黄花作秋色,槁荚作秋声。

残春有秋意,奈此恻恻情。

乔木点新翠,古垄集飘英。

午风薰径草,麦浪摇新晴。

脂车逐胜士,访友来西坰。

苦汗泣瘦马,流尘污华缨。

冁然发孤笑,屡醉辄屡醒。

聊歌干旄篇,愧我未登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