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端伯安抚养生歌

大道靡涉多歧,迷涂争求捷径。

采御未免摇精,道引止能祛病。

服食一藏偏强,烧炼千金或罄。

纷纷小法小功,往往匪清匪净。

那知反照内观,专在致虚守静。

况始生之神气,即本来之性命。

源深其流必长,根固其叶斯盛。

刳心自契真空,减息终成大定。

谓虚固可集道,非睿不能作圣。

夫人受中以生,惟我独得其正。

斡旋天地之机,提挈阴阳之柄。

每嗟坐禅学佛,有似磨塼作镜。

聚块积尘非理,槁木死灰失性。

直须大用见前,方是真仙究竟。

不生故能生生,古语由来堪听。

形式: 六言诗

翻译

世间大道众多歧路,人们迷失时寻找捷径。
即使采集药物,也无法避免精神消耗,修炼道术只能去除疾病。
服用一味药过强,炼丹可能耗尽千金。
各种小方法小成就,往往不清净不纯粹。
却不知内在反省观察,关键在于保持虚空和宁静。
生命初始的元气,就是本源的性命。
源泉深则水流长,根基稳固则枝叶繁茂。
剔除杂念,契合真空,减缓呼吸,最终达到大定。
空虚本身可以汇聚道,但没有智慧无法成为圣人。
人人皆生于中庸,唯我独得正道。
我掌控天地奥秘,执掌阴阳之枢。
常感叹修行者坐禅学佛,犹如磨砖做镜,无果。
聚集碎石灰尘不合道理,枯木死灰失去生机。
只有在关键时刻显现大用,才是真正的仙道终点。
因为不生,所以能生,古人的教诲值得倾听。

注释

大道:指世间的大道。
靡涉:众多。
歧:歧路。
迷涂:迷失。
捷径:快速通道。
摇精:消耗精神。
祛病:去除疾病。
服食:服用药物。
一藏:一味药。
烧炼:炼丹。
罄:耗尽。
反照:反省。
内观:内心观察。
致虚守静:保持虚空和宁静。
神气:生命元气。
性命:生命本质。
源深:源泉深厚。
根固:根基稳固。
刳心:剔除杂念。
真空:空灵状态。
大定:极高境界。
睿:智慧。
圣:圣人。
受中:生于中庸。
正:正道。
斡旋:掌控。
提挈:执掌。
阴阳:宇宙对立面。
坐禅学佛:修行者的修炼方式。
磨塼作镜:比喻徒劳无功。
聚块积尘:聚集碎石灰尘。
槁木死灰:枯木死灰。
大用:关键时刻的用途。
究竟:终点。
不生:超越生死。
生生:生生不息。
古语:古人的教诲。

鉴赏

这首宋朝郭印的《和曾端伯安抚养生歌》探讨了养生之道的真谛。诗中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追求养生方法的纷繁复杂,如服用药物、炼丹术等,认为这些小法小功往往难以达到真正的清净与纯净。诗人强调内在省察与致虚守静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生命源自于神气,只有深入理解并保持生命的本质,才能使生命之流源远流长,根基稳固。

诗人进一步批判了过度修行如坐禅学佛的表面行为,比喻它们像磨砖作镜,徒劳无益。他认为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大用见前”,即通过实践和领悟大道,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形式。最后,诗人强调“不生故能生生”的智慧,认为只有回归自然,遵循古老的智慧,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和超凡的境界。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对养生的深度思考。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落梅

春风著物渺无踪,草木勾萌处处同。

唯有江梅都委地,只留青子调残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落梅

名园探梅时,粉苞才半开。

如逢姑射仙,偃蹇下瑶台。

孤洁自天赋,肯听东君媒。

别来今几日,雪片点苍苔。

玉笛谁家子,喷月一声哀。

可惜飞幽馆,不上美人腮。

柳条忽萌动,春风原上回。

芳菲已后时,百卉胡颜哉。

转首鶗鴂鸣,殷红乱成堆。

却来绿阴下,青子荐琼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访徐道人

为觅扁舟问隐沦,白云何处是通津。

瑶华满地君堪拾,始信青山不负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王徵君松阴独坐图

盘石走新萝,飞流下层巘。

抱琴如有期,心与孤云远。

鸟来天际微,林光澹将晚。

受此松气清,坐啸不知返。

形式: 古风 押[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