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泳的作品,属豪放派风格。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时事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二年烟雨汉皋亭”一句,以汉皋亭为背景,描写了连绵的春雨中烟雾朦胧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淡远和忧郁的氛围。"玉节西来照雪明"则是通过对古人传说中的玉节(一种神奇的笏)的描写,突出了冬日雪地中玉节发出的光芒,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接下来的“慷慨报君浑是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对君主忠诚不渝的情感。“驰驱将母莫非诚”则通过历史典故(古代有驰驱将军护送皇帝母亲回京城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慷慨报君”的情感主旨,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君王无限忠诚之心。
“稻禾水足青畴润”描述的是丰收的景象,通过水利充足、农作物茁壮成长的情形,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片繁荣。"烽火宵閒紫逻清"则是一幅战争平息后的宁静图景,表现出战乱之后和平的渴望。
最后,“鸾凤莫将鹰隼看”通过对神鸟鸾凤与猛禽鹰隼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能选拔贤才而非暴力之徒。"及时须为国家鸣"则是呼应全诗主题,强调在这个时候,更应该为国家着想,发出警醒的声音。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是一篇集豪放与忧国情怀于一身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