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王易所作,题为《学庵居虔州听秋草庐画竹见贻却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画的惊喜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首句“久从东海想成连”描绘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友人所在之地(东海)的思念,想象中的画面如画卷般连绵不断。次句“失喜南云落锦笺”则写出诗人收到朋友寄来的精美画作,犹如南云飘落,带来意外的惊喜。
第三句“地绾双江看蚁聚”,通过描绘江水汇聚的场景,比喻友人的画作中凝聚了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景象。第四句“天留一曲俾龙眠”进一步赞美画中的艺术魅力,仿佛是上天特意留下的一曲龙眠之音。
第五句“披裘倘谢渔竿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希望他能放下渔竿,专注于绘画艺术。第六句“走笔应除玉局仙”则祝愿友人在画艺上超越常人,成为画坛的仙子。
最后两句“分取听秋庐畔绿,小窗春意得油然”描绘了欣赏画作时的感受,仿佛在画中感受到秋日庐边的绿色生机,小窗内春意盎然,诗人的心境也随之悠然自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友人的画作,同时也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