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诗

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

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

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

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

形式: 古风

翻译

茹溪春天涨起了水,傍山处朝阳正升起。
兰花与蓝色已交融,浮萍之间仿佛合一。
燕子在巢中上下叫,黄鸟伴侣间嬉戏欢。
边郊阻碍了我游玩,老朋友间充满离愁。
梦中借假琴来寄托,想回家全靠那把瑟。
隐秘的思念渐渐浓,山屋将永远是我的家。

注释

茹溪:地名,指春季水量充沛的溪流。
阰山:地名,这里指太阳升起的山。
兰色:兰花的颜色,代表自然之美。
萍际:浮萍之间,比喻相互接近或融合的状态。
巢燕:筑巢的燕子,象征家的温馨。
黄鸟:泛指小鸟,这里指和谐的伴侣关系。
俦匹:同类或伴侣,指成双成对的鸟儿。
边郊:郊外,远离市中心的地方。
游衍:游玩,漫游。
故人:老朋友。
契阔:聚散,这里指因距离而分离。
梦寐:梦中,睡眠时。
假簧:假借的乐器,比喻虚幻的安慰。
思归:渴望回家。
倚瑟:依靠弹瑟来抒发情感,瑟是一种古乐器。
幽念:深藏心中的思念。
郁陶:郁闷,忧愁。
山楹:山中的房屋柱子,代指山居。
永为室:永远作为我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怀乡的情感。诗中“茹溪发春水”和“阰山起朝日”两句,分别从水和光的角度,展示了春天大地回暖、生机勃发的画面。接下来的“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则通过对水中植物的观察,进一步强调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

在“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这两句中,诗人通过燕子的欢唱和黄莺的飞舞,传达出春日里生命力与活力的氛围。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象却也激起了诗人的乡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如“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所表达的,便是诗人因地理距离而无法探访亲友之感。

最后,“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这几句,则深化了诗人的乡愁和对远方的眷恋之情。通过梦境中的寻觅与现实中依靠简陋住所来慰藉心灵,诗人表达了一种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家园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也传递出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收录诗词(174)

谢朓(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字:玄晖
  • 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 生卒年:464~499年

相关古诗词

秋竹曲

㛹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

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

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

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夜讲解诗

四缘去谁肇,七识习未央。

沈沈倒营魄,苦荫蹙愁肠。

琴瑟徒烂熳,姱容空满堂。

春颜遽几日,秋垄终茫茫。

孰云济沉溺,假愿托津梁。

惠唱摛泉涌,妙演发金相。

空有定无执,宾实固相忘。

自来乘首夏,及此申暮霜。

云物清晨景,衣巾引夕凉。

风振蕉荙裂,霜下梧楸伤。

六龙且无借,三相宁久长。

何时接灵应,及子同舟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夜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送江水曹还远馆诗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