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双塔院次渊明己酉九日韵

时叙不容淹,忽忽寒暑交。

矧余蒲柳姿,望秋已先凋。

山林乐閒旷,势途利崇高。

人性各有适,奚但壤与霄。

爰以一日欢,酬此卒岁劳。

古来明哲士,取材不遗焦。

衔觞辄忘世,何似栗里陶。

得酒且复乐,安能待来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九日游双塔院次渊明己酉九日韵》。文徵明以陶渊明为参照,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饮酒之乐的深刻感悟。

诗中首先提到时间的流逝,寒暑交替,暗示人生的短暂。接着,诗人自比为“蒲柳”,比喻自己如同易凋的植物,预示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悲观,而是转向对山林的向往,认为山林的宁静与旷达更能满足他的心灵需求,而世俗的权势地位则显得过于功利。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认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并非只有高远的天空才是理想的境界。他以一天的欢愉来抵消一年的辛劳,体现了对当下快乐的珍惜。

最后,诗人引用了陶渊明的例子,表达了对古代明哲之士的敬仰,他们能够从生活中汲取智慧,即使在饮酒之时也能忘却世俗的烦恼。文徵明希望像陶渊明一样,能够在得到美酒时尽情享受,不必等待明天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世俗、短暂与永恒、个人与社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十日游治平寺再叠前韵

季秋气未肃,鸣禽尚交交。

澄空霜华薄,木叶不尽彫。

抚舆陟前冈,不觉身已高。

回视平湖东,逸峰耸晴霄。

但欣双目明,宁辞一身劳。

物理会有穷,何以心烦焦。

世情共扰扰,吾乐方陶陶。

达人悟迁化,千载犹一朝。

形式: 古风

自华亭还吴夜泊碛礇

放棹华亭指故园,九峰晴色接吴门。

秋风沽酒唐行市,斜日维舟碛礇村。

墟落风烟沙溆口,人家灯火竹篱根。

机云踪迹今何处,一望岑山一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何元朗南京孔目

一命周行列镐京,閒官刚喜玉堂清。

紫薇兰省聊通籍,绿水红莲亦宦情。

爽气钟山秋拄笏,春风鳌禁晓闻莺。

白头老友难为别,飞梦先驰建业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何叔毗礼部

为爱君家好弟兄,列官同在凤凰城。

迟迟宫漏薇垣静,浥浥垆香画省清。

风雨夜堂联榻处,池塘春草看诗成。

相逢相别还相忆,白发江湖无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