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至始青青,香车碾已平。
不知山下处,来向路傍生。
每岁有人在,何时无马行。
应随尘与土,吹满洛阳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淡泊与期待。
“春至始青青”,表现了春天初来时万物复苏的生机,草木开始萌发。"香车碾已平"则是说在这美好季节中,道路已经被行人踩得平坦,这里的“香车”可能指的是皇家的马车,也有学者认为是贵族或官员的车辆,但无论如何,它都是权力和富庶的象征。而道路变得平坦,则暗示着这是一个繁华与活动频繁的地方。
"不知山下处,来向路傍生",诗人对远处山下的具体景况并不了解,却发现草儿已经悄然生长在路边。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接受。
“每岁有人在,何时无马行”表明这个地方每年都有行人经过,而且马匹也常常行走其间,这里的人和车马来往不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
最后,“应随尘与土,吹满洛阳城”,诗人希望那些草儿的种子能够随着风,像尘埃一样飘散,与大地上的泥土相伴,然后被风一吹,就能布满整个洛阳城。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一种美好期盼,也是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传播和影响力的比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的感受,以及他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广泛流传的愿望。
不详
风吹残雨歇,云去有烟霞。
南浦足游女,绿蘋应发花。
远钟当半夜,明月入千家。
不作故乡梦,始知京洛赊。
贵贱各扰扰,皆逢朝市间。
到此马无迹,始知君独闲。
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
西风寂寥地,唯我坐忘还。
日日市朝路,何时无苦辛。
不随丹灶客,终作白头人。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
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
上有罗衣裳,凉风吹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