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应宁提学之陕西三首(其二)

君从滇南游,意不在金宝。

归装诗篇富,远目江山饱。

遗踪念丘墟,旧事怀父老。

重惟宗祧计,择后良亦早。

达能洞大观,孝足慰昭考。

之子瑶瑜姿,兼闻嗜文藻。

爱之不可见,见彼昆弟好。

通家情所关,兹事况不小。

愿君自珍惜,远向风霜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为友人杨应宁即将前往陕西担任提学职务而作的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句“君从滇南游,意不在金宝”,点明友人从云南游历归来,心志不在于金银财宝,而是追求精神的丰富与内心的满足。接着“归装诗篇富,远目江山饱”两句,描绘了友人归来时,不仅携带了丰富的诗篇,还饱览了远方的山川美景,暗示其游历的广博与见识的深厚。

“遗踪念丘墟,旧事怀父老”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怀念,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重惟宗祧计,择后良亦早”则体现了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希望友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能为家族的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达能洞大观,孝足慰昭考”是对友人能力的认可和对孝行的赞扬,希望他能够洞察大局,行事公正,以孝顺之心告慰先祖。接下来“之子瑶瑜姿,兼闻嗜文藻”赞美友人不仅外貌出众,而且爱好文学,才华横溢。

“爱之不可见,见彼昆弟好”表达了对友人兄弟情深的感慨,即使不能直接表达对友人的喜爱之情,但从兄弟间的和睦相处中也能感受到这份情感。“通家情所关,兹事况不小”强调了两家之间的深厚关系,此次分别意义重大。

最后,“愿君自珍惜,远向风霜道”寄予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希望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珍视自己,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不断前行。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友人未来事业与人生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深情厚谊的佳作。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杨应宁提学之陕西三首(其三)

江南形胜地,可游亦可居。

君居仅六载,乃有田有庐。

种苣晚成笋,买秧秋作鱼。

官程正发轫,归计已有馀。

君行世所重,君才此方于。

试看一家业,经济我不如。

不如南官去,衣冠就樵渔。

有兴苦未遂,送君意踟蹰。

形式: 古风

泰和罗氏家传四图诗(其一)纯孝

旌门自何年,宋朝南渡后。

借问旌者谁,县东罗伯寿。

忆当刲股时,见母不自救。

本无营利心,谁遣为名贸。

皇天有锡类,遗体神所佑。

五世旌贤科,贻谋竟堂构。

卓哉孝子家,永为忠臣胄。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泰和罗氏家传四图诗(其二)德政

德安古良吏,佐郡功可录。

纵囚得真盗,缧绁无留狱。

有如释李祐,元济终就戮。

掘地见黑金,有利不思鬻。

吾心幸无染,民税亦以足。

歆挥竟何事,产济非我欲。

由来重官评,宁止范乡曲。

文贞作家传,雅操比冰玉。

冰玉有遗风,闻孙继芳躅。

形式: 古风

泰和罗氏家传四图诗(其三)贞节

盘盘九折坂,妾行日苦远。

妾归夫不归,不恨归时晚。

感兹君恩重,惜彼去日短。

携家渡江水,骨肉不在眼。

不有文贞公,贤哉竟谁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