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

老思东极旧岩扉,却待秋风泛舶归。

晓梵阳乌当石磬,夜禅阴火照田衣。

见翻经论多盈箧,亲植杉松大几围。

遥想到时思魏阙,只应遥拜望斜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怀念着遥远东方的老岩屋,期待着秋风吹拂下的归航。
清晨的佛号由乌鸦鸣叫替代了石磬声,夜晚的禅修唯有阴火照亮农耕的衣物。
满箱经书堆积,亲手种植的大杉松已粗壮如围,
遥想那时,心中牵挂朝廷,只能远远地向夕阳方向礼拜。

注释

东极:东方的尽头,指远方。
岩扉:古老的岩石门扉,代指隐居之处。
晓梵:清晨的佛寺钟声。
阳乌: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这里指乌鸦。
田衣:农耕衣物,代指田园生活。
经论:佛教经典。
魏阙:古代宫殿的代称,象征朝廷。
斜晖:落日余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为送别某位名叫圆载的僧人返回日本而作,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情和对佛法的崇敬。

"老思东极旧岩扉"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遥远东方故土的怀念之情,那“旧岩扉”可能指的是僧人曾经修行的地方,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个人情感的积累。

"却待秋风泛舶归" 这里,“秋风”不仅是季节的转换,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离别的心情。诗人在等待着那带有凉意的秋风,希望它能够送走僧人,带他返回日本。

接下来的两句 "晓梵阳乌当石磬,夜禅阴火照田衣" 描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梵阳”指的是佛教圣地,“乌当石磬”则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是在那里的一种修行方式。至于“夜禅阴火照田衣”,则描绘出僧人在夜晚通过禅定来净化心灵,同时以微弱的火光来温暖和照亮其衣物的场景。

"见翻经论多盈箧,亲植杉松大几围"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佛法的尊崇以及僧人在修行中的勤奋。僧人不仅研读经典,还亲手栽种了许多杉松,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庄重的环境。

最后两句 "遥想到时思魏阙,只应遥拜望斜晖" 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感慨。面对远方的山阙(古代城墙的一种),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思念。而在现实中,尽管不能亲自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朝拜,只能在这里遥拜,望着斜射的阳光,表达自己的敬意和不舍。

收录诗词(607)

陆龟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字:鲁望
  • 籍贯:江湖散
  • 生卒年:?~公元881年

相关古诗词

和袭美寄广文先生

忽辞明主事真君,直取姜巴路入云。

龙篆拜时轻诰命,霓襟披后小玄纁。

峰前北帝三元会,石上东卿九锡文。

应笑世间名利火,等闲灵府剩先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袭美寄毗陵魏处士朴

经苑初成墨沼开,何人林下肯寻来。

若非宗测图山后,即是韩康卖药回。

溪籁自吟朱鹭曲,沙云还作白鸥媒。

唯应地主公田熟,时送君家曲糵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袭美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

天台一万八千丈,师在浮云端掩扉。

永夜祗知星斗大,深秋犹见海山微。

风前几降青毛节,雪后应披白羽衣。

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灵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袭美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

见说身轻鹤不如,石房无侣共云居。

清晨自削灵香柹,独夜空吟碧落书。

十洞飞精应遍吸,一簪秋发未曾梳。

知君便入悬珠会,早晚东骑白鲤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