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都官赴蜀州倅

每有人之蜀,先凭问海棠。

徒知花底醉,不报树头芳。

上马秋风急,登山古路长。

西南生片月,遥想见清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每当有人进入蜀地,首先会打听海棠的消息。
只知道在花下饮酒沉醉,却忘了报答枝头的芬芳。
骑马穿越秋风,风声急促,山路古老而漫长。
西南方向升起一片明月,遥想那清冷的月光洒落。

注释

人之蜀:进入蜀地。
凭问:打听。
海棠:一种花卉。
花底醉:在花下饮酒。
树头芳:枝头的芬芳。
上马:骑马。
秋风急:秋风猛烈。
古路长:古老的山路漫长。
西南:向西南。
生片月:升起一片月。
清光:清冷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友人叶都官即将前往蜀州任职而作的送别之作。诗中以海棠为引,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祝愿。

首句“每有人之蜀,先凭问海棠”以询问海棠起笔,寓意友人入蜀,诗人关心的不仅是行程,更关注友人身处之地的自然风貌。接着,“徒知花底醉,不报树头芳”暗示了蜀地海棠之美,但诗人并未详述,而是通过“花底醉”和“树头芳”描绘出一片醉人的春色,让读者想象蜀地的繁花似锦。

“上马秋风急,登山古路长”两句,描绘了友人旅途的艰辛,秋风急促,山路漫长,寓含了对友人旅途劳顿的关怀。最后,“西南生片月,遥想见清光”以月光象征友人的前路,虽然相隔遥远,但诗人仍能遥想蜀地那明亮的月色,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海棠、秋风、山路和月光等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又寄寓了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永叔归乾德

渊明节本高,曾不为吏屈。

斗酒从故人,篮舆傲华绂。

悠然目远空,旷尔遗群物。

饮罢即言归,胸中宁郁郁。

形式: 古风 押[物]韵

送玉汝

谈笑去拘忌,乃见相与深。

风骚得往返,但见非知音。

明日车马北,岂不动离襟。

春风蘼芜绿,别恨生遥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白珙秀才

溪上桃花发,山前桂舸移。

水流过峡急,风逆出江迟。

南国鱼虾厌,东都梦寐思。

逢人若有问,不似在朝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

致鹇犹恐鹇饥渴,细织筠笼小瓦缸。

玉免精神怜已久,金銮人物世无双。

休争白鹤临清沼,且伴鸣鸡向绿窗。

美羽奇毛有多少,尔身高稳胜他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