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况拟古(其一)

风波在平地,世路几瞿塘。

怀哉贤哲人,千载能留芳。

悬知萧艾多,不比猗兰香。

老翁聊自笑,发短心甚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自况拟古(其一)》由元末明初诗人朱希晦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感悟。

首句“风波在平地,世路几瞿塘”,以“风波”与“平地”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复杂与艰难。平地本应风平浪静,却暗喻着世间的道路充满了波折与挑战,如同瞿塘峡的险峻,暗示了人生的不易与坎坷。

接着,“怀哉贤哲人,千载能留芳”,表达了对古代贤哲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智慧与品德能够跨越千年,依然闪耀光芒。这不仅是对历史伟人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自身品格追求的向往。

“悬知萧艾多,不比猗兰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萧艾(一种草本植物,常指低劣之物)与猗兰(兰花,象征高洁之物)进行比较,强调了在世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平凡甚至低下的事物,但真正的高洁与美好,如猗兰之香,依然能够被人们所感知与珍视。

最后,“老翁聊自笑,发短心甚长”,诗人以老翁自况,虽年华已逝,白发苍苍,但内心仍充满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这一句既是对个人状态的写照,也是对所有经历岁月洗礼的人们的共情,鼓励人们即使在生命的暮年,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因岁月而失去追求与梦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高尚品质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179)

朱希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籍贯:温州乐清

相关古诗词

自况拟古(其二)

羲和鞭六龙,白日不我待。

读书竟无成,坐惜朱颜改。

长安誇斗鸡,豪华岂长在。

何由得成仙,高飞向蓬海。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自况拟古(其三)

人生天地间,倏若尘栖草。

恨无大药资,容颜岂长好。

白璧终销毁,青松亦枯槁。

饮酒且放怀,毋为叹衰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自况拟古(其四)

隐士居丘园,衡门守荒寂。

啜菽甘有馀,饮水清无极。

嗤彼夸毗儿,浮荣定何益。

梓泽今已空,春风蔓茨棘。

形式: 古风

自述(其一)

吾闻汉中郎,琴斲焦桐尾。

縆以朱丝绳,遗音中宫徵。

上弦操白雪,下弦弹绿水。

世无赏音人,谁能一倾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