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二首(其二)

九月之交凌河侧,日见狂风兼霹雳。

当时战死二百人,中间不得真消息。

二三年少自虏回,白日藏身夜始得。

死者何时可复还,生者易马转他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祚的《秋风二首(其二)》描绘了秋季边塞的严峻景象和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诗的前两句“九月之交凌河侧,日见狂风兼霹雳”,生动地刻画了九月时节,凌河边畔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恶劣天气,暗示了战事的紧张与动荡。

接下来,“当时战死二百人,中间不得真消息”,表达了战斗的残酷,二百人生死未卜,消息难以确认,充满了悲壮和无奈的情绪。诗中“二三年少自虏回,白日藏身夜始得”描述了战俘的生活,年轻的战士们白天只能隐藏,夜晚才敢现身,流露出他们的艰辛和屈辱。

最后两句“死者何时可复还,生者易马转他国”,直接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战死者的无法回归和生者的被迫流离失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秋风为背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

周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嘉靖庚寅辽左有洪沟之败作悲洪沟

义州之兵宿雄武,老者缚牛壮扼虎。

生来苦战无复畏,骑马杀胡安足数。

五月边陲月正生,胡人杀人声彻城。

可怜郭家两兄弟,提刀逐胡天始明。

狼山何高不可陟,洪沟之深深莫测。

帐下诸人尽爱死,见贼仍多相向泣。

当时实失主将谋,二千精锐同时休。

血作沟中水流赤,胡人歌唱来边头。

胡人争骑义州马,日日来牧长城下。

天生不有陈将军,洪沟之败难复闻。

形式: 古风

饯沈懋学时万参戎复起淮上

尔去当残腊,其如霜露何。

到时春草遍,随处故人多。

脱剑留燕市,题诗赠汨罗。

淮阳旧游地,取醉一高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登山望海。峨峨玄圃,茫茫安在。

颓阳悬车,夜光在天。安得人生,常保少年。

金城之上,十二玉楼。宁有羽翼,以往遨游。

仙人宁封,曾饵飞鱼。我非常伯,空思石蕖。

青鸐不鸣,黄河未清。太平何时,白发巳生。

舜崩苍梧,丘殂东鲁。古来圣贤,皆入黄土。

秋风鸣条,春花盈树。时如驷马,超腾不住。

何不鼓瑟,嗟哉此言。戚戚多悲,强歌无欢。

形式: 四言诗

东门行一首

出东门,旭日皎皎。秋阳在高天,不复照芳草。

人生无根蒂,安得免衰老。红颜不回,壮心未已。

济海无洪梁,登天无高羽。

安能随腐英,无言而灭死。

欲历五岳舒烦纡,平明秣马妻子牵裾。

胡为远行游,饥渴谁与知。不如与君闭户同栖迟。

太公居渭滨,皓首无迁移。

巢由相牧犊,终身颍与箕。

圣贤贵适意,黄屋何足希。

愿子留故乡,何庸远行为。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