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圆明园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和谐共生。首句“扫黛山排障,拖蓝涨满塘”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青山如黛,碧水盈塘的景象,仿佛山峦在轻轻扫去障碍,水面则满溢着深蓝色的波光。接下来,“楼台凭点缀,花木杂芬芳”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园内建筑与花草的相得益彰,楼台在绿树红花间点缀,增添了几分雅致,花香与木香交织,营造出浓郁的春意。
“夹镜浮飞蝀,平流泛画樯”描绘了水面的美丽景色,如同镜子般的水面倒映着彩虹,船只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行驶,船帆如画,美不胜收。接着,“风凌松干古,日逗竹阴凉”则转向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微风吹过古老的松树,竹林在阳光下投下一片清凉的阴影,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信矣神仙境,悠然物我忘”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物我两忘,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与愉悦。“画图曾省识,三岛水中央”则暗示了这种美景如同画卷一般,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蓬莱三岛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圆明园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