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运使舍人北园饯别行憩三交僧舍冒雪宿百井关见寄

骊驹北上雪孱颜,韊矢前驱度汉关。

僧室松杉清照眼,驿亭烟火迥依山。

马衔边草枯犹瘦,雁怯胡云冷未还。

贱子不须回首问,鬓毛萧飒簿书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骏马向北奔驰雪花覆盖着脸庞,锐箭先行穿过汉朝的关隘。
寺庙中的松杉清风拂面,驿站的炊烟远远地依靠着山峦。
马儿嚼着边疆的干草依然消瘦,大雁畏惧寒冷的胡云不敢归巢。
我这微不足道的人无需回头询问,只在纷繁的公文间头发稀疏。

注释

骊驹:骏马。
北上:向北。
雪孱颜:雪花覆盖着脸庞。
韊矢:锐箭。
汉关:汉朝的关隘。
僧室:寺庙。
松杉:松树和杉树。
清照眼:清风拂面。
驿亭:驿站。
烟火:炊烟。
迥依山:远远地依靠着山。
马衔:马儿嚼着。
边草:边疆的草。
枯犹瘦:依然消瘦。
雁怯:大雁畏惧。
胡云:寒冷的胡地云彩。
冷未还:不敢归巢。
贱子:我这微不足道的人。
回首问:回头询问。
鬓毛:头发。
萧飒:稀疏。
簿书间:在公文之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寒冷的冬日北行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凄清、孤寂的情怀。

"骊驹北上雪孱颜"一句,以骏马作为行进的画面开端,雪花纷飞中,马匹奔跑,其颜色因雪而显得更加鲜明。"韊矢前驱度汉关"则进一步描绘了严寒的气候和北上的艰难。

"僧室松杉清照眼"一句,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在某座寺庙中暂避,通过窗棂看到外面松树与杉树在雪光中的清澈。"驿亭烟火迥依山"则描绘了驿站的暖意和远处山峦的连绵。

"马衔边草枯犹瘦"表达了冬季枯黄的景象,连马匹都在啃食那些干枯的边地野草。"雁怯胡云冷未还"则通过大雁的飞行和北方寒冷的气候,增添了一份北国之旅的苍凉感。

"贱子不须回首问"这一句,诗人似乎在劝慰自己或他人,不必过于怀念过去。"鬓毛萧飒簿书间"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鬓发在风中摇曳,与书卷相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严寒冬日北行时的心境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闲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意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慵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江邻几金铃菊

何处见佳菊,秋风汶水阳。

酒浮金铎细,露泛蜜房香。

不谓红尘地,相逢君子堂。

依然故人意,不减旧芬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国子夏主簿李花

儒宫岑寂觉春闲,仙李繁花重压栏。

碎锦不飞蒙树合,素云攲亚举枝难。

能诗此日当推谢,捧赐他年足继桓。

更约雕盘荐秋实,岂徒秾艳一朝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