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径萦纡至此穷,山僧盥漱白云中。
闲吟定后更何事,石上松枝常有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一径萦纡至此穷",意指小路曲折延伸到这荒凉之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深山幽静环境的喜爱。
"山僧盥漱白云中"则展示了一位山中的僧人在白云间沐浴清洗的宁静画面,这里的“盥漱”指的是古代洗手、洗脸的仪式,象征着心灵的洁净和超脱尘世。
"闲吟定后更何事"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之后,对于其他俗世间的事物已经无动于衷,更不愿去追求。这反映出古代文人隐逸生活中的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自由。
最后一句"石上松枝常有风"则以生长在岩石之上的松树和其枝头常伴随的微风,象征着坚韧不拔和自然与生命的和谐统一。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无忧,即便是在艰苦环境中,也能保持清醒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山野景致的描绘,以及隐者生活状态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
不详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身羁从事驱征传,江入新安泛暮涛。
今夜子陵滩下泊,自惭相去九牛毛。
片石丛花画不如,庇身三径岂吾庐。
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恩沾长寿酒,归遗同心人。
满酌共君醉,一杯千万春。
古树夕阳尽,空江暮霭收。
寂寞扣船坐,独生千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