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张损持太史二首(其一)

蓬蒿三径谢芳荪,轩盖何期枉见存。

忆鲙几时归海上,吹箫曾记到吴门。

斗牛剑合元同气,南北潮生各异痕。

犹有一人知己在,五羊城下旧虞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答张损持太史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首联“蓬蒿三径谢芳荪,轩盖何期枉见存。”以“蓬蒿”和“三径”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环境,用“谢芳荪”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而“轩盖何期枉见存”则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意外惊喜和感激之情。

颔联“忆鲙几时归海上,吹箫曾记到吴门。”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相聚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怀念。“忆鲙”可能是指友人曾一起品尝过的美味,“归海上”和“到吴门”则是对两地相聚的地点的描述,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颈联“斗牛剑合元同气,南北潮生各异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情比作“斗牛剑合”,强调了友谊的坚固与纯粹。同时,通过“南北潮生”描绘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暗示了友情跨越时空的力量。

尾联“犹有一人知己在,五羊城下旧虞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即使在远离故乡的地方,也还有知心的朋友相伴。最后提到的“五羊城下旧虞园”,可能是诗人与友人共同回忆中的一个地点,进一步深化了友情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珍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次答张损持太史二首(其二)

名成仍复爱三馀,香水溪边更结庐。

养疾旧承天子诏,传家元有老人书。

游多胜赏频高会,世诵新篇满比闾。

山月渐凉清露下,小园秋草欲教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闰七月二日长寿石公招同毛匏村司马张损持吉士吴晋涛少尹杨勉庵孝廉唐海门黄兰偶司红暹诸文学雅集离六堂次毛韵二首(其一)

十二栏干砌碧瑜,四周流水入萦纡。

似登海蜃烟中阁,同探骊龙颔下珠。

吴越提封馀一览,人天境界岂云殊。

巡檐渐有凉风入,觅句徐行得自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闰七月二日长寿石公招同毛匏村司马张损持吉士吴晋涛少尹杨勉庵孝廉唐海门黄兰偶司红暹诸文学雅集离六堂次毛韵二首(其二)

开社东林事已频,曾将妙偈伏龙神。

多金布地来殊国,古木含风不记春。

暑后溪山初过雨,闰馀鳷鹊再临津。

赋诗此日多豪俊,莫笑衰颓白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闰七夕后一日远公招同潘稼堂张损持梁药亭毛行九余未及赴诸公分韵见及得心字

四序遒以迫,天宇皛且深。

出郊睇平畴,上有嘉树林。

萧萧风乍劲,萋萋岁已阴。

初秋属馀闰,徂暑方流金。

驾言梵王宫,阒寂期幽寻。

相招有开士,散带遗冠簪。

登楼俯逝川,推窗纳遥岑。

稍歇人外磬,复闻花中琴。

追随昔已屡,违隔忽在今。

空斋散文史,席地聊歌吟。

岂惜车马劳,苦为尘累侵。

群公不遐弃,往往遗之音。

其清若冰雪,有美如璆琳。

谁言一日游,逖矣千载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