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皇后赐钟赞

稽首圆通圆觉王,圆合一切救有情。

圆修自性妙湛然,假以音声而说法。

众生闻音得悟解,非色非空二非尘。

方便无边行法门,成就如来大圆智。

稽首巍巍观世音,證入如是秘密门。

于一尘中现多身,于多刹尘现一相。

于不可说微尘劫,而救不可说众生。

发起耳根真实门,不与世间相流转。

世閒声论已宣明,声无无灭有非生。

生灭二谛悉圆离,六根由是皆解脱。

奇哉庆喜最多闻,不知闻性常周普。

因钟而闻佛所呵,不应更立钟之事。

当知金钟不可舍,能于末劫救沈沦。

茫茫六道迷昏衢,得见钟声为慧日。

悲酸恶趣忍泪中,得凭钟声超彼岸。

钟声有是大福力,能越苦海如智航。

我愿一切诸众生,闻是钟声同證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慈圣皇后赐钟赞》由宋代诗人宋直方创作,通过颂扬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以及钟声的神圣力量,展现了佛教中对救度众生、解脱苦难的深刻理解。

诗中首先提到观世音菩萨作为“圆通圆觉王”,象征着其全面的智慧和慈悲,能够救度一切有情众生。接着描述菩萨通过音声说法,使众生得以领悟佛法,指出佛法并非局限于色相或空无,而是超越了世俗的二元对立,体现了佛法的圆融与深邃。

进一步地,诗中赞扬了观世音菩萨的广大神通,能在一尘之中显现多身,于不可说的微尘劫中救度不可说的众生,显示了菩萨救度众生的无尽能力。同时,通过描述菩萨如何通过耳根的真实门,不被世间声论所束缚,揭示了佛法的真谛在于对声音的理解与超越。

诗中特别提到了钟声的神圣力量,称其为“大福力”,能引导众生脱离苦海,如同智慧之航。诗人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听到这钟声,并从中证得觉悟,表达了对众生普遍救度的深切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中对慈悲、智慧、解脱和众生救度的崇高理念,以及钟声在佛法实践中的重要象征意义。

收录诗词(1)

宋直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笛

戍鼓停挝月五更,呜呜巧作断肠声。

江南自是春来早,吹到梅花梦也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尘踪犹隐豹,风采几临鸾。

形式: 押[寒]韵

庠窃观学士九丈题此君轩诗谨次元韵因以求教

竹君久要已忘年,临风相语叶响泉。

休学我图中似璧,莫师我直劲如弦。

劝人达节通天命,舒卷若绳明若镜。

尺无枉己空宿昼,圣岂有心犹击磬。

岁寒来伴老柴门,我岂好静为躁君。

惟有青青四时性,笑发千载空浮云。

平安为报春依旧,珍重道人怜特秀。

忍饥宁可食无肉,相对忘形笋黑瘦。

更有涪翁心似月,平生相照何劳说。

不为煎茶不作椽,清风万壑到处传。

形式: 古风

庠拜手顿首启伏蒙学士九丈再赐诗章庠僭率继和尚觊采览

鸣凤览德来纪年,要知圣泽如流泉。

霜钟堂前饱竹实,道人娱凤抚舜弦。

敲门剥啄谁传命,淡云磨丹开天镜。

明朝相约送涪翁,夜静林深绕清磬。

涪翁万里离鬼门,竹枝莫恼白使君。

欲试刚肠置冰炭,抱琴远别冲行云。

邂逅东坡应话旧,但说海山千万秀。

道庠问讯今何如,自笑侬还空鹤瘦。

我不愧天欺日月,何须更扣杯珓说。

玉局洞天云绕椽,渔竿远信烦公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