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怨三章(其二)

渔父怨,怨贼徒。既解我网,又截我蒲。

捉人邀赎,髡笞剥屠。贷钱往赎,侑以尊壶。

赎得归来裳也无,官军相见其胡卢。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渔父怨三章(其二)》,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诗中描绘了渔父在遭受贼徒侵害后的悲惨遭遇,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

“渔父怨”开篇即点明主题,渔父面对的是贼徒的双重打击:先是“解我网”,破坏了渔父的生计工具,接着是“截我蒲”,切断了渔父的栖身之所。这种连续的打击,让渔父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接下来,“捉人邀赎”一句揭示了贼徒的贪婪与残忍,他们不仅破坏渔父的财产,更采取了更为恶劣的手段,通过绑架人质来勒索赎金。而“髡笞剥屠”则进一步描绘了贼徒的暴行,不仅剥夺了人质的自由,还对其施以酷刑,甚至可能涉及谋财害命。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渔父仍然展现出了一丝人性的光辉。他愿意“贷钱往赎”,不惜付出代价去赎回被劫持的人质,这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为了完成赎金,他甚至“侑以尊壶”,即用酒作为交换物,这种行为虽然无奈,却也透露出渔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最后,“赎得归来裳也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渔父在赎回人质后,自己却一无所有的情景,突显了他为他人牺牲自我的高尚品质。“官军相见其胡卢”则讽刺了官府的冷漠与不作为,即使渔父向官军求助,他们也只是以一种嘲讽的态度回应,未能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整首诗通过渔父的遭遇,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黑暗面,以及底层人民在强权面前的无助与挣扎。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渔父怨三章(其三)

渔父怨,不怨人,不怨天,只怨海上无良田。

耕田还租得安坐,满海黄金亦不作。

可伤连岁苦凶荒,老农全家受寒饿。

形式: 乐府曲辞

酬编脩杨维新

灼灼东风桃,缟缟西园李。

采采谅匪艰,举手聊漫尔。

云何自束缚,企望邈千里。

齿发易衰谢,岁月不我俟。

抗走京华尘,款曲谢知己。

素心为我倾,瑶琴为我理。

言别用涂长,梦寐相汝尔。

申枨致教言,出处贵正始。

蝼蚁知阴晴,孔翠择栖止。

明珠与珊瑚,乃在沧海底。

努力慎所之,六籍固根底。

再拜寘怀中,察察声在耳。

归雁西北翔,作报心怀耻。

惴惴畏述方,身先鸡鸣起。

形式: 古风

悲管孺人

黄鹤双双飞,雄死雌独归。

血口衔坠羽,铩翼覆孤儿。

巢冰不言冷,啄雪不言饥。

茫茫海波涸,节节南山夷。

山夷海自涸,我足终不移。

我足终不移,我心天地知。

九泉遇故雄,略不愧当时。

岂独韩朋木,终为连理枝。

形式: 古风

送翰林林亨大弟还闽

去年闽中来,访兄兄著褐。

青灯共夜深,摊书助捡阅。

今年辞兄归,兄著绿罗衣。

玉堂晚进食,道路有馀辉。

传语乡人道,无如读书好。

矧彼痴愚夫,变形从释老。

詾詾如聚蛆,食我农亩储。

有识者三叹,滔滔将何如。

家翁二千石,休官尚忧国。

有子绍箕裘,此机良可息。

登堂捧寿卮,诵我送行诗。

青云伫待尔,慎勿来迟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