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郎致仕史挽诗

人为浮名若挂钩,夫君知命独休休。

东都门外蚤辞禄,西岘山前不入州。

告第书归泉壤底,满籯金在架签头。

当年勇退称三老,此老胡宁不慭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人们为虚名奔波如被绳索牵绊,丈夫深知命运就此罢了。
他早早地在东都城门外放弃官职,不愿再踏入西岘山前的州府。
写好辞职信回归故土,满箱金银只放在书架上做装饰。
当年他毅然退隐,被称为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位老人怎能不留恋呢?

注释

人为:人们。
浮名:虚名。
若:如。
挂钩:被绳索牵绊。
夫君:丈夫。
知命:深知命运。
独休休:就此罢了。
东都门外:东都城门外。
蚤辞禄:早早放弃官职。
西岘山前:西岘山前的州府。
告第:写好辞职信。
书归:回归故土。
泉壤底:故土。
满籯金:满箱金银。
在架签头:只做装饰,放在书架上。
当年:当年。
勇退:毅然退隐。
三老:三位长者。
胡宁:怎能。
慭留:留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一位从事郎官员在晚年选择辞官归隐的敬意和感慨。首句“人为浮名若挂钩”,形象地比喻人们为追求功名利禄如同被束缚在钩上,难以摆脱。接着,“夫君知命独休休”赞扬了这位官员能看破红尘,明白人生的真谛,选择早早地放弃官职。

“东都门外蚤辞禄,西岘山前不入州”描绘了他毅然决然地离开繁华的都市,避开州府的纷扰,选择了宁静的山野生活。“告第书归泉壤底,满籯金在架签头”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廉,即使财富丰厚,也无贪念,只愿回归自然,享受简朴的生活。

最后两句“当年勇退称三老,此老胡宁不慭留”高度评价了这位官员的明智之举,称赞他在壮年时就果断退休,自比为“三老”,表达了对其早年退隐生活的深深惋惜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对古代士大夫高尚人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六月十四次韵樊武仲喜雨

谁信夔夔解感神,嘤嘤赤子母心熏。

为将一滴翻瓢水,散作千家举锸云。

大化无端长寂寂,众形有欲自芸芸。

更须尽挽天河水,亟与三边洗恶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支大监挽诗

四海李南纪,蚤从山斗韩。

耻担兵部米,宁着大夫冠。

人舐黄金笔,天颁白玉棺。

平生一厚字,千古薄夫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文彭州挽诗

二仲婵嫣起,清修自一家。

践涂中险阻,宰郡晚光华。

气燄奔金虏,威棱憺铁耶。

料应九峰下,朝露泣姚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王处士挽诗

槿篱山下屋,桐帽水边村。

遗子方寸地,传家廿四言。

芳荪生夕秀,衰柳带秋昏。

千古堂堂恨,青云落泪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