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隐

吾家中隐君,才比万斛泉。

短小精悍姿,一剑当雄边。

去年郴州贼,俯视衡岳颠。

君从襄阳来,孤忠作戈鋋。

谭笑百雉安,净洗湖岭烟。

谓当酬王勋,金印如斗悬。

言归遽如许,此意谁为宣。

小隐即居山,大隐即居廛。

夫君处其中,政尔当留连。

早晚有诏书,唤君远朝天。

欲为中隐游,更著三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中隐》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通过对“中隐”这一概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与向往。

诗中首先以“吾家中隐君,才比万斛泉”开篇,将“中隐”的人物设定为才华横溢、犹如万斛泉水般丰富的人,暗示了“中隐”者不仅拥有高超的才能,还具备深邃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接着,“短小精悍姿,一剑当雄边”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中隐”者虽身材短小,但精神饱满,如同手持利剑的勇士,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独当一面。

“去年郴州贼,俯视衡岳颠。君从襄阳来,孤忠作戈鋋。”这几句描述了“中隐”者在面对外在挑战时的英勇表现。去年,郴州的贼寇肆虐,他从襄阳赶来,以孤忠之心,如同戈鋋一般,勇猛无畏地对抗敌人,保护了衡岳之巅的安全。

“谭笑百雉安,净洗湖岭烟。”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中隐”者在处理事务时的从容不迫与高效。他能够轻松地解决复杂问题,让百雉(古代城墙的一种单位)得以安定,使得湖岭间的烟雾得以清除,象征着社会秩序的恢复与清明。

“谓当酬王勋,金印如斗悬。”这里表达了“中隐”者对于功名的追求与理解。他认为应当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回报国家的恩泽,如同悬挂在斗(古代容量单位)中的金印,象征着荣誉与地位。

然而,“言归遽如许,此意谁为宣。”诗人在此转折,提出疑问:这样的理想与抱负,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并传达出去呢?这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最后,“小隐即居山,大隐即居廛。夫君处其中,政尔当留连。”诗人指出,真正的隐士既可以生活在山林之中,享受自然的宁静,也可以融入世俗生活,保持内心的清静。而“中隐”者正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既能享受隐逸的乐趣,又不会完全脱离社会,体现了其独特的处世哲学。

“早晚有诏书,唤君远朝天。欲为中隐游,更著三十年。”诗人表达了对“中隐”者未来可能获得更高荣誉的期待,并希望他能继续在隐逸与入世之间游刃有余,享受长达三十年的这种独特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中隐”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诗人对其的赞美与向往。它不仅是一首对“中隐”者个人品质的颂歌,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探索。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赠师永锡并简子西文潜

永锡西方来,持论乃据正。

健饭不饮酒,自诡作县令。

我已识淮父,但未见伯浑。

林林三珠树,知是难弟昆。

上方顾中原,有君但无臣。

岂有千里足,而令走踆踆。

愿子径入关,请对通明殿。

此事定在我,不必问和战。

形式: 古风

萍乡境上有驿傍有老杉馀百本余过而爱之驿无名余名之曰爱直而为之诗又以告邑大夫赵君公廪曰使继自今为令者幸如君之贤也则此杉长存不然将斧斤斯民以自封植于杉何有

此杉已百年,林立官道侧。

鬼神所诃护,斤斧不敢迫。

爱此遗直姿,凛凛有正色。

未云支大厦,聊以荫行客。

作诗调令尹,为我驿壁刻。

但使杉长存,悬知令清白。

形式: 古风

游千山观

朝游七星岩,莫上千山观。

东西两奇绝,势略领海半。

长江写缣素,叠嶂俯杯案。

中有万雉城,铁立不可玩。

伏龙起行雨,老树舞影乱。

冲风挟惊电,意恐崖谷断。

路悬石磴滑,众客纷骇汗。

嵌空偶自托,发若鸟集灌。

须臾便开霁,杲日丽清汉。

却坐山巅亭,容我乌帻岸。

长怀付尊酒,别语不容判。

会须九垓外,与子期汗漫。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张钦夫笋脯甚佳秘其方不以示人戏遣此诗

使君喜食笋,笋脯味胜肉。

秘法不肯传,闭门课私仆。

君不见金谷馔客本萍齑,豪世藉此真成痴。

但令长须日致馈,不敢求君帐下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