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细柳营

细柳名传汉尉时,于今柳色戟须眉。

连旌自令风云合,坚壁宁誇介胄奇。

一日师中军礼见,千秋阃外将权知。

我来吊古方徐辔,天子当年不敢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过细柳营》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军事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首句“细柳名传汉尉时”,开篇即点出细柳这一地名的历史渊源,关联到汉代的军事将领,暗示了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于今柳色戟须眉”一句,以自然景观与军事装备并置,柳色象征着和平与生机,而戟与须眉则代表了战争与力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连旌自令风云合,坚壁宁誇介胄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军队的严整与威武,连绵的旗帜仿佛能召唤风云,坚固的壁垒无需夸耀其奇特之处,已足以震慑敌人,展现了古代军队的雄壮气势。

“一日师中军礼见,千秋阃外将权知”则通过描述一日之内军队的礼仪与千年之后将军的权力,体现了军事制度的传承与延续,以及对军事领袖地位的尊重。

最后,“我来吊古方徐辔,天子当年不敢驰”两句,诗人亲自来到此地,追思古人,缓缓前行,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天子在此也需谨慎行事,不敢轻率行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过细柳营》不仅描绘了历史场景,还蕴含了对军事文化、历史变迁和对先人的敬仰之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作。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西湖舟中谒岳武穆庙并墓所

谁使升堂便肃钦,将军生面古犹今。

须眉隐跃峰千丈,肤理疏残土一浔。

冷落英魂风月夜,流连客意水天心。

兴怀往事徒悲愤,醉后灯前泪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严州过滩

万壑东来转一涡,千峰叠起竞群嵯。

水流挟石生雄势,风力扶人杀怒波。

俯视汹腾如过颡,遥瞻蹙缩得盈科。

溯洄莫叹洵长阻,人世滩头较此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离舟

离舟偏觉在舆新,水陆咸知万里身。

夹树含风初揖客,远山敛雾乍窥人。

不堪归路迷遐迩,可奈秋心乱夕晨。

翻恨多情云片片,随峰布置黯征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广信早发

我行日日向山逢,濛雨昏林气欲冬。

浮翠朝华清晓色,飞烟远碧净秋容。

诸峰壁立初无路,曲径环来别有缝。

倦客未遑寻佳胜,幽人何处喜闻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