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鹰来歌

野鹰来,高台下。

天寒鸟死狐兔伏,枯梢啄雪何为者。

宜城有酒煦尔寒,格高鞲暖肉不乾,终日臂尔夜宿安。

野鹰来,山中忍饥良独难。

天阴日落雪模糊,有虎有虎雄当涂,两猿不饱睨我雏。

鹰不来,将奈何。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野鹰飞来,落在高台上。
天气寒冷,鸟兽冬眠,狐狸和兔子藏匿,野鹰在枯枝上啄食雪花,它为何如此做?
宜城的酒能温暖你的寒冷,即使手套暖和,肉也不会干,整日与你相伴,夜晚也能安然入睡。
野鹰啊,你在山中忍受饥饿,实属不易。
天色阴沉,太阳落山,雪花纷飞,山中有猛虎出没,两只猿猴饿得目光盯着我们的幼崽。
野鹰不再来,我们又能如何应对呢?

注释

野鹰:一种猛禽。
高台:高耸的平台或建筑物。
天寒:极冷的天气。
狐兔伏:狐狸和兔子隐藏起来。
煦尔寒:温暖你的寒冷。
格高鞲暖:手套保暖。
臂尔:抱着你。
夜宿安:安心过夜。
忍饥良独难:忍受饥饿非常艰难。
天阴日落:天色昏暗太阳落下。
雄当涂:强壮的老虎占据要道。
睨我雏: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的幼崽。
奈何:怎么办,无可奈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林中的景象,通过野鹰的视角展现出自然生态与生存挑战。首句“野鹰来,高台下”简洁地引入了主角——翱翔的野鹰,它在高台上空盘旋,暗示着环境的荒凉和寂静。

接着,“天寒鸟死狐兔伏”描绘了严寒天气下,其他动物的活动状态:鸟儿因寒冷而死亡,狐狸和兔子藏匿起来。诗人以“枯梢啄雪何为者”反问,表现出鹰对这种情景的好奇和不解,同时也揭示了食物短缺的困境。

“宜城有酒煦尔寒”一句,转而提及远方的宜城,那里或许有温暖的酒可以驱寒,但鹰的生活并不依赖人类,它更愿意凭借自己的力量抵御严寒。“格高鞲暖肉不乾”描述了鹰的独立和坚韧,即使肉质潮湿,也能忍受。

“终日臂尔夜宿安”进一步描绘了鹰的生活习性,它整日飞翔,夜晚则栖息于臂弯般的树枝上,显得孤独而坚韧。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情绪转向忧虑:“野鹰来,山中忍饥良独难”,表达了鹰在这样的环境中觅食的艰难。接着,“天阴日落雪模糊”渲染出更加恶劣的天气条件,暗示着更大的危险,“有虎有虎雄当涂”预示着潜在的捕食者,连猿猴都饥饿得无法忽视鹰的雏鸟。

最后,“鹰不来,将奈何”以疑问收尾,流露出对野鹰命运的关切和对自然法则的无奈感叹。整首诗通过野鹰的视角,展现了生存竞争的残酷,以及对自由与独立的坚守。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铜雀瓦

曹公筑铜台,气力雄九有。

咿嘤到香履,千古开笑口。

犹馀当时瓦,作砚传不朽。

涪翁所珍惜,又复落吾手。

鬼夺与客偷,任运不汝守。

可怜台上人,不如此瓦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铜雀台

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

望望不复归,月朔又十五。

月朔十五可奈何,更对空帷作歌舞。

铜雀昂然飞不去,当时美人发垂素。

我生不如陵上树,年年树根穿入土。

形式: 古风

铜雀砚

老瞒智计笼天下,歌舞未终铜雀夜。

可怜用破一生心,不及当时台上瓦。

屑金作瓦费精神,那知身后旋成尘。

流传千百仅一二,付与所不知何人。

快阁仙人谀墓得,品题更费东坡墨。

研磨辛苦政未休,怜尔何年返真宅。

摩挲岁月白发生,建安七子俱彫零。

安得春醪三万斛,醉来快写短歌行。

形式: 古风

三更星月寒炯炯,四更霜风吹断梗。

晓来宇宙忽成空,万里天河堕无影。

人间世界积滓秽,化作太清无色境。

天上何人巧戏剧,笑我痴眠方怯冷。

溪头梅花老于我,卧树生鳞欲谁省。

饮羔金帐非我事,煎水何妨试双井。

眼前清致不可辜,诸公白战续清颍。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