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杖履疑师在,房关四壁蛩。
贮瓶经腊水,响塔隔山钟。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
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深山中修行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超然。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禅师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状。
"杖履疑师在"一句,以质朴的木杖和草履作为线索,让读者猜测到禅师可能隐身于某个幽静之地。"房关四壁蛩"则通过蛩蛩的鸣叫,勾勒出室内的寂静与孤独。
接下来的"贮瓶经腊水"和"响塔隔山钟",分别描绘了禅师日常生活中对水的珍惜以及远处寺庙钟声传递的宁静气氛。水是生命之源,而这里的"腊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禅师对于时光的珍视。而"响塔隔山钟"则展示了宗教生活的节奏,虽然远离尘嚣,却仍然与世俗保持着某种联系。
"乳鸽沿苔井"展现了禅师与自然生物共存的画面,而"斋猿散雪峰"则描绘了一幅雪地中猿猴四处跳跃,禅师可能在此寻找灵感或是修行的景象。
最后"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这位隐居禅师不期而遇的渴望。通过对寺前松树的倾倒描写,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和对禅师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超逸的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不详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满庭霜月魄,风静绝纤闻。
边境时无事,州城夜访君。
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
赞佐元戎美,恩齐十万军。
万类半已动,此心宁自安。
月沈平野尽,星隐曙空残。
马渡横流广,人行湛露寒。
还思犹梦者,不信早行难。
柳新春水湄,春岸草离离。
祖席觞云尽,离人泪各垂。
业文传不朽,作尉岂多时。
公退琴堂上,风吹斑竹枝。
事事不求奢,长吟省叹嗟。
无才堪世弃,有句向谁誇。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凉风白露夕,此境属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