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樵岚入都(其一)

九州日炎暑,驱马有所之。

岂惜道里遥,念君来几时。

昔来春已徂,今去秋方初。

人生不如鸟,燕燕犹未飞。

鸣蜩息高林,泥潦在中逵。

帝廷玉帛会,于役有恒期。

况闻道维扬,可以觐慈闱。

君亲谊至重,安得顾其私。

匪无良朋恋,行矣勿迟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创作的《送孔樵岚入都》其一,表达了对友人孔樵岚即将前往京城的不舍与勉励之情。

首句“九州日炎暑,驱马有所之”描绘了夏日炎炎,友人即将踏上旅途的情景,隐含着对友人旅途劳顿的担忧。接着“岂惜道里遥,念君来几时”,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行程遥远的不以为意,更关心的是友人何时能归来,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昔来春已徂,今去秋方初”通过季节的更替,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之感伤。接下来“人生不如鸟,燕燕犹未飞”以鸟喻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逆转,希望友人能像飞翔的鸟儿一样自由。

“鸣蜩息高林,泥潦在中逵”描绘了旅途中可能遇到的自然景象,蝉鸣声在高树间回响,而路途中的泥泞则预示着旅途的艰辛。这不仅是对友人旅途的祝愿,也是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许。

“帝廷玉帛会,于役有恒期”提到友人前往京城可能参与的宫廷礼仪活动,以及旅程的持续性,体现了对友人公务繁忙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况闻道维扬,可以觐慈闱。君亲谊至重,安得顾其私”表达了对友人兼顾家庭与公务的敬佩,强调了亲情与职责的重要性,鼓励友人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忘家庭的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孔樵岚入都(其二)

西北方阻饥,东南荷戈戟。

斯民独何辜,上天无乃虐。

嗷嗷鸿在野,往往人相食。

犹闻冻馁馀,未免多求索。

岂无有心人,付之长太息。

子抱经世具,慷慨足智略。

虽云在下位,自待良不薄。

修途八千里,耳目亲所历。

何以献彤庭,苍生望膏泽。

形式: 古风

惠州西湖歌赠叶金吾犹龙

杭湖不过方十里,颍上无山空勺水。

老夫未免有乡情,敢道他皆不如此。

惠州城西几百峰,峰峰水上开芙蓉。

我欲穷源安可极,野烟空翠飞重重。

鳄湖之水明如练,弱藻潜鳞皆可见。

丰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去何时还。

菱花荷叶纷纷长,巨筏中流日垂网。

水晶鱼小价偏高,犀带桥长人共往。

金吾亭上好看湖,远近纤浓胜画图。

微风作浪打山脚,白日倒景悬城隅。

金吾勋伐藏盟府,天许闲身作湖主。

买断龟峰千顷波,增筑楼台三百堵。

飞甍往往杂茆茨,随山高下总相宜。

疏阑架竹通闲地,画舫传觞入水篱。

吴歌楚舞看未足,更奏银筝度新曲。

千金制得凤鸾衣,万里载来燕赵玉。

如君好事世所希,一日百万真可挥。

当筵意气映四座,使我不醉何能归。

别待他时百花发,为君更咏黄金徽。

形式: 古风

同梁药亭屈翁山淩天杓林叔吾泛舟东湖承高西厓邑侯垂访谈宴逮夜赴湖主人尹澜柱铨部之招即事赋赠

我爱清秋好,因为湖上行。

拂衣昨夜度江水,青山画舫遥相迎。

垂杨飞丝映朱阁,古松擢干排苍冥。

湖上多故人,邀我湖中亭。

大铙忼慨间淮鼓,高管断续和秦筝。

妖童罗列十四五,曲曲尽作边头声。

长谈短歌共披写,座中客尽风流者。

只愁天上落金乌,宁识湖边有车马。

高侯达者好著书,日开经史自公馀。

洛下不唯容阮籍,临邛直欲朝相如。

昨日相过惭未报,今朝复枉湖中道。

在贵真看能下人,微才岂敢论高蹈。

生平落魄偶言诗,空谷寒猿只自悲。

何因得入君侯耳,逢人往往言相思。

相思相见日之夕,湖日湖云相映色。

洲渚纡回势若环,波光琐细纹如织。

中流四顾忽茫然,四百罗浮出半天。

君不见晋时葛稚川,作令乃以丹砂传。

又不见秦世安期子,说项不成成列仙。

人生出处皆陈迹,百年且自行胸臆。

主人有酒须尽欢,回船勿使风涛黑。

形式: 古风

答别张默庵

世人日相见,杳若不相识。

如何别君三十年,此心只是长相忆。

去岁书来自桂州,望之不至增离忧。

今年望极思稍辍,东风忽枉禺山辙。

相看一笑在舟中,仿佛芜关往时别。

舳舻千里大江秋,祖生击楫横中流。

澄清之志一不遂,拂衣高蹈轻王侯。

洞庭之南幽州北,处处江山寄游迹。

井蛙所见将无同,腐鼠相逢唯一嚇。

先生掉头不与言,世间雷电徒轰奔。

昆崙冈头三日火,白玉皎皎无烧痕。

独抱禅心卧山月,居士身中常说法。

已回火宅作清凉,尚有冰霜存鬓发。

百日江城共起居,平生不乐更何如。

愿移茅屋来相就,溪水长竿并钓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