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

西轩无落晖,所赖西庭竹。

竹间有古叶,竹上有繁绿。

夜雨一洗梢,朝阳似晞沐。

焚香爱此心,自不同诸俗。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轩没有夕阳余晖,唯有西边庭院的竹子值得依赖。
竹丛中夹杂着古老的叶子,竹竿上翠绿繁茂。
夜晚的雨水洗净了竹梢,朝阳照耀下仿佛刚沐浴过。
我喜爱在此时燃香,这份心境与世俗不同。

注释

西轩:西边的窗户。
落晖:夕阳余晖。
所赖:依赖,依靠。
西庭:西边的庭院。
竹:竹子。
古叶:古老的叶子。
繁绿:繁茂的绿色。
夜雨:夜晚的雨水。
朝阳:早晨的阳光。
晞沐:沐浴,清洗。
焚香:点燃香料。
爱此心:喜爱这种心境。
诸俗:世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通过对西轩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意境。首句“西轩无落晖”点出西轩的日暮景象,没有夕阳余晖,但诗人并未感到寂寥,因为接下来的“所赖西庭竹”强调了竹子的存在。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竹间有古叶"和"竹上有繁绿"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生机与岁月痕迹,显示出时光流转之美。

"夜雨一洗梢",一场夜雨过后,竹梢洗净尘埃,显得更加清新,"朝阳似晞沐"则以朝阳比喻竹子经过洗礼后的新生,如同沐浴在晨光中。最后两句“焚香爱此心,自不同诸俗”,诗人通过焚烧香料,表达对这份竹林清静的喜爱,与众不同的情怀,体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竹为载体,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寄题郢州白雪楼

楚之襄王问于宋玉,玉时对以郢中歌,歌为白雪阳春曲。

始唱千人和,再唱百人逐。

至此和者才数人,乃知高调难随俗。

后来感槩起危楼,足接浮云声出屋。

中古客应无,怊怅鲲鱼孟诸宿。

楼倾复构春又春,酒泻琉璃烹锦鳞。

青山绕栏看不尽,眼穿荡桨石城人。

去知何在,寒花雨敛自生嚬。

今闻太守新梁栋,试选清喉可动尘。

形式: 古风

寄题梵才大士台州安隐堂

巢禽托静林,潜鱼恋深壑。

岂不能自安,翔泳得所乐。

达士远纷华,于兹守冲漠。

堂前鸣松风,堂后馥花萼。

好鸟时一呼,澄明望寥廓。

诗兴犹不忘,禅心讵云著。

所以得自然,宁必万缘缚。

未能与之游,怀慕徒有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寄题滁州丰乐亭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

使君去穷源,林外留车马。

一径穿筱深,蔽日复潇洒。

行尽逢泓澄,翠影如可泻。

云树阴其旁,造物将有假。

引水开石池,结宇覆碧瓦。

乃知爱玩心,朝夕未忍舍。

近移溪上石,怪古苍藓惹。

芍药广陵来,山卉杂夭冶。

春禽时相鸣,宾从不应寡。

欲问淮南趣,还思洛阳社。

胜事已不辜,吟觞无倦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寄题滁州醉翁亭

琅琊谷口泉,分流漾山翠。

使君爱泉清,每来泉上醉。

醉缨濯潺湲,醉吟异憔悴。

日暮使君归,野老纷纷至。

但留山鸟啼,与伴松间吹。

借问结庐何,使君游息地。

借问醉者何,使君閒适意。

借问镌者何,使君自为记。

使君能若此,吾诗不言刺。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