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其五)贾谊上书图

洛阳少年真可喜,长沙上书思治安。

致君尧舜固盛事,不问宰相皆材官。

霸陵思治让复再,德薄何能四三代。

此时一官次邓通,憔悴日值甘泉宫。

无端鸮凤引作侣,坐使谮谪来南中。

君不见,南中还留屈原宅,千古万古伤卑湿。

斜阳何必鵩鸟飞,吊古宁同楚囚泣。

孝文重道不重儒,孝武重儒谁上书?

可怜牧豕亦作相,殿上挟策羞吾徒。

如公季命关世数,经术宁同太常错。

卷图不忍见横流,中有沉湘一篇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其五)贾谊上书图》由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诗中借贾谊上书之事,表达了对古代贤士追求国家安定与治理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反思。

首句“洛阳少年真可喜”,以洛阳为背景,赞颂了年轻才俊的才华与志向。接着“长沙上书思治安”点明了贾谊的故事,他为了国家的安定,不畏艰险,上书汉文帝。接下来的“致君尧舜固盛事,不问宰相皆材官”两句,高度评价了贾谊的远见卓识,认为他的目标是将君主培养成像尧舜那样的圣明之君,并非仅仅追求高官厚禄。

“霸陵思治让复再,德薄何能四三代”则通过历史的视角,强调了道德品质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几代之后,也应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随后,“此时一官次邓通,憔悴日值甘泉宫”描绘了贾谊在仕途上的坎坷与挫折,尽管他才华横溢,却因种种原因遭受贬谪。

“无端鸮凤引作侣,坐使谮谪来南中”一句,以鸮(猫头鹰)和凤比喻贾谊的处境,暗示了他被小人陷害,被迫离开京城,前往偏远的南方。接下来的“君不见,南中还留屈原宅,千古万古伤卑湿”提到屈原,进一步强调了贾谊遭遇的不幸,以及他所面临的艰难环境。

“斜阳何必鵩鸟飞,吊古宁同楚囚泣”表达了诗人对贾谊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最后,“孝文重道不重儒,孝武重儒谁上书?”对比汉文帝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指出在不同皇帝的统治下,儒家思想的命运截然不同。

“可怜牧豕亦作相,殿上挟策羞吾徒”讽刺了某些官员虽然出身低微,却能位居高位,而真正有才华的儒士却备受冷落。最后一句“如公季命关世数,经术宁同太常错”赞扬了贾谊的远见与坚持,认为他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他的学术不应与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礼乐、历法等)的错误相提并论。

整首诗通过对贾谊上书故事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对月

铜铺蚀月月不流,晓星对户如凝眸。

此时灯影薄于纸,金鸭炉中瑞烟死。

东家西家蒙蝴蝶,孤客夜长闻落叶。

何当反影入潭底,唤起老龙吟海水。

形式: 古风

青山谒太白墓

骑鲸醉月不肯留,死后却葬青山头。

青山无人几千载,薜月松风苦相待。

我欲发语惊鸿蒙,诗成还输白也工。

笑谓先生安得死,明星在天月在水。

直须痛饮齐悲欢,大地何似杯中宽。

调羹著袍未必喜,知公不死长安市。

夜郎去去愁瘴烟,知公不死南荒天。

公乎公乎死亦达,不见世人皆欲杀。

胸罗文字不博餐,下笔神鬼谁解看。

公乎坎壈有若是,我辈自合号饥寒。

君不见,杜陵叟亦太寂寞,死葬骚乡掩诗魄。

耒阳属甫此属君,不信名山会成错。

临江略试犀角然,水族不足穷奇观。

此间地下真五色,谢眺文章谪仙笔。

汤汤日夜流无穷,当年尔去波涛中。

波涛澒洞一千丈,怯尔文澜不能上。

噫吁嘻,沧桑陵谷今古愁,太白入月西江流。

安知千秋而万岁,浮者不沉沉者浮。

君不见,江流逼岸无三里,会见青山没红底。

一杯酬尔倘有灵,捉月仍从水中起。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一)

黄云如车轮,吹堕郭北门。

霜蹄与短毂,碾作十丈尘。

尘飞值浮云,莫遏东归心。

东归亦何意,咫尺愿作霖。

作霖会相保,栖汝在弱草。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二)

浮萍从东流,桃梗从西浮。

两心苟不渝,终会大海头。

所苦对面间,有若万里修。

爱君屋上乌,弹君林中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