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悬崖峭壁连接着的是崆峒,簇聚的山峰上堆着翠微。
鸟声婉转值得驻马,树色悦目可以忘机。
怪石嶙峋时时侵占道路,女萝飘荡恰好拂拭襟衣。
道路漫长愁于作客,上了年纪更是思归。
幸喜能看到岩峦胜景,还叹息什么意绪相违。
山路是那么无穷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

注释

彭州:属剑南道,故治在今四川彭县。
崆峒:大山名,在四川平武西,山谷深险,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相似,故名。
攒峰:密集、簇拥的山峰。
翠微:山气呈青绿色,故日翠微。
忘机:指去除得失功利之心。
轻萝:一名松萝,地衣类植物,生深山中,呈丝状,常自树梢悬垂。
拂:拭,轻轻擦过。
长:指离家远。
作客:客居他乡。
岩峦胜:山景美好。
岩,高峻的山。
峦,小而锐的山。
宁:岂可,岂能。
嗟:叹息。
意绪违:指年老而仕宦边远地区,不合自己的意愿。
谁与:与谁。
芳菲:本谓花草的芳香,后亦指称花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风景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远行时的孤独感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先,“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两句,以雄伟的笔触勾勒出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层叠的峰峦,给人以壮观的感觉。

接着,“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表达了诗人在行进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鸟鸣声中带着对马儿的召唤,而绿意盎然的林间景致则让人暂时遗忘了行走中的辛劳。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崎岖小路上行走的情形,那些奇特的岩石有时会挤占道路,而细弱的藤蔓则偶尔触碰到诗人的衣襟。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面对漫长的旅途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

最后,“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表达了诗人虽然在旅途中,但依然对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感到欣赏,同时也感慨于自己的志向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希望能有人分享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探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行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以及对于家国的深情思念。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

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

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

风霜驱瘴疠,忠信涉波涛。

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送崔录事赴宣城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

胶东连即墨,莱水入沧溟。

国小常多事,人讹屡抵刑。

公才徵郡邑,诏使出郊坰。

标格谁当犯,风谣信可听。

峥嵘大岘口,逦迤汶阳亭。

地迥云偏白,天秋山更青。

祖筵方卜昼,王事急侵星。

劝尔将为德,斯言盖有听。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留上李右相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深沈谋九德,密勿契千龄。

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

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

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

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

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

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

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

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

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