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刺史蔡直之挽词二首(其二)

能事实伟甚,谦终尤罕闻。

忘身宾出日,敛手避浮云。

天欲消胡运,人谁靖楚氛。

未刊千字诔,长掩一丘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世间壮举无比,谦虚终少有人见。
在忘我奉献的日子里,他谨慎避让如浮云。
上天似乎要削弱胡人的气运,但谁能平定楚地的动荡局势。
还未公开的千言悼文,将长久地覆盖在他的墓碑之上。

注释

能事实伟:伟大的事迹。
甚:非常。
谦终:始终谦逊。
罕闻:罕见。
忘身:忘我。
宾出:奉献。
敛手:谨慎。
避浮云:避开世俗纷扰。
天欲:天意。
消胡运:削弱胡人的运势。
人谁:谁能。
靖楚氛:平定楚地动乱。
未刊:未公开。
千字诔:千言悼文。
长掩:长久覆盖。
一丘坟:一座坟墓。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沉历史感和个人悲凉情感的挽词。诗人叶适在这里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能事实伟甚,谦终尤罕闻"一句,表现了蔡直之在世时德行高尚,但其谦逊的品格却不为人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不仅彰显了蔡直之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自己对逝者难以忘怀的情感。

"忘身宾出日,敛手避浮云"则是形容蔡直之清高脱俗,不为世俗所羁绊。诗人用“宾出日”和“敛手避浮云”来比喻蔡直之超然物外的品格,以及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

"天欲消胡运,人谁靖楚氛"一句中,“胡运”指的是战乱和动荡的时局,而“靖楚氛”则是希望能够安定下来。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当时混乱社会状况的无力感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未刊千字诔,长掩一丘坟”显示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之深,并且暗示自己将会用文字来纪念蔡直之,即使他已经长眠于黄土之下。这里的“千字诔”代表着对逝者深切的悼念,而“一丘坟”则是现实中逝者的遗体安息之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叶适之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有才华、有品格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对于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94)

叶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字:正则
  • 号:水心居士
  •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吉州刺史蔡直之挽词二首(其一)

领閤号亲贵,光宗始用儒。

谅惟医国手,果验活人书。

负郭可税驾,行田宜蹇驴。

相看满川月,无计遣长须。

形式: 五言律诗

安抚待制侍郎徐公挽词二首(其二)

饮冰那得不醒然,北看成南丑又妍。

建策须为万世虑,孤忠亦有一身全。

星文忍向生前坠,梦事方从死日传。

莫指鸣山归路熟,青林黄叶度年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安抚待制侍郎徐公挽词二首(其一)

玉质金章映海滨,养成天德异凡伦。

曾颜窈渺关前圣,管葛粗疏付后人。

惆怅穷途三讫癸,吁嗟厄岁再逢寅。

送公何物堪将去,留在埋铭石色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并工

并工催作趁春前,又值春归一莞然。

新笋顿能长数尺,晚花宽与待明年。

回廊寂寂为苔地,后塔阴阴造雨天。

坐睡不惊还自觉,鬓须将老到衰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