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直节何辞老石根,几回风雨共苔痕。
自从悟得孤生意,行到梁园却厌繁。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题孤竹》描绘了一株坚韧不屈的老竹,它扎根于石缝之中,历经风雨洗礼,身上布满苔痕,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立的品格。诗人通过孤竹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悟透了孤独中的生活真谛,心境变得淡泊,即使是曾经繁华的梁园,也已不再令他感到纷扰。整首诗以物寓言,借孤竹之姿,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绿杨风引白鸥波,波上遥峰扫黛蛾。
莫道同心如白水,渭阳回首更情多。
蓬莱宫树晚茸茸,却望青青远寄踪。
应想旧时猿鹤伴,独携归兴度深松。
云木深深少四邻,绿萝青壁断行人。
扁舟已是桃花水,更问仙源隔几尘。
内史风流逸思多,黄庭读罢兴如何。
道林祗解怜鹰鸟,未胜临池独爱鹅。